
綏化市農民正在搶收水稻。
黑龍江日報10月11日訊 秋風陣陣,綏化大地一片農忙。針對布拉萬臺風等極端災害天氣頻發、雨水大的實際,綏化全市動員,克服困難,與時間賽跑,搶收水稻、大豆,力爭顆粒歸倉。
10月9日,記者來到綏化北林區東富鄉沙園村,大片的稻田基本收割完結。農婦韓金波邊撿稻穗,邊對記者說:“今年種了30多畝水稻,由於去年秋整地整得好,水稻根系種得深,受臺風影響小,總產量沒受到影響,前兩天剛僱到割機,今天就能收割完畢。”
來自河南駐馬店、到綏化掙秋收錢的收割機機主董亮說:“這段時間綏化搶收水稻,每天得工作10多個小時,一天一臺收割機得脫粒1500多斤水稻。”
北林區何夾芯地帶,種植水稻50多萬畝,是綏化重要的水稻產區。記者看到,收割完畢、碼放整齊的稻垛星羅棋布。該地帶的秦家村農民李景龍正在稻田內整理稻垛,他對記者說:“這段時間,鎮村乾部包地包塊,協調組織農民搶收水稻,人機齊上。一些泥濘地塊機械進不去,30多戶鄰居就組成互助組,大家互相幫助,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幫我收了100多畝水稻。”
北林區農委副主任張樹春對記者說,為防止一些被臺風吹倒伏的水稻在水中發芽、霉爛,區委區政府發出總動員令,搶收水稻、大豆,采取技術人員指導,鄉鎮村乾部包乾到戶,協調農機等措施,從9月9日開始,號召農民不等不拖,克服大地泥濘等困難,人機齊上,先收早熟後收晚熟,先收倒伏後收站立,先收崗地後收窪地。截至目前,全區120萬畝水稻已收割95%以上。北林區委書記李元學介紹,北林區今年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上,以糧食高產創建為牽動,以科技示范園區為先導,集中力量打造高產、高效田,有效提高了糧食綜合產能。總體看,盡管今年糧食生產因災受到一定影響,但全區糧食生產仍然獲得了比較好的收成,秋收措施得力,迎來了歷史上又一個豐收年。
據介紹,為了早收快收,實現顆粒歸倉,綏化市先後召開多次秋收工作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嚴密部署秋收工作。全市分成5個組,由10名處級領導帶隊,12名科長為組員分赴各縣(市、區)進行督導督查,各級乾部堅持一線指揮,和群眾一起戰斗在秋收秋整地一線。截至8日,全市已完成秋收1614.82萬畝,佔應收面積的56.60 %,其中水稻已接近尾聲,大豆收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