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12日訊 國家在我省實施種糧大戶財政補貼政策試點,是我省一項倍受關注、意義深遠的支農惠農政策,對提昇糧食產業化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日前,記者就種糧大戶財政補貼政策中的一些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采訪了市財政局局長鄭松岩。
記者:實施種糧大戶財政補貼有哪些重點意義?
鄭松岩:根據財政部關於開展對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的總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有關要求,緊緊圍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大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中心工作,以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為重點,以財政政策為導向,精心培育和發展種糧大戶,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促進糧食穩產增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糧食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和機械化作業,提昇糧食產業化發展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種糧大戶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鄭松岩:一是突出重點。補貼向糧食主產區傾斜,集中資金支持種糧大戶,重點扶持連片種植超千畝以上並已基本實現“六統一”(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投入、統一收獲、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的種糧大戶,促進土地有序流轉和規模化經營,鼓勵和調動其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二是動態管理。按照糧食耕種的土地面積和集中連片程度等因素確定種糧大戶,一年一定,有進有出,實行動態調整和檔案管理。三是項目補貼。與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合作,通過建立種糧大戶貼息獎勵機制,放大對種糧大戶的貸款額度,加強對種糧大戶信用資金監管,解決種糧大戶資金緊張等問題。同時,對超級產糧大戶(種植面積在5000畝以上)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予適當補助,提昇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機械化水平,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增強種糧大戶投入能力。四是對於違反種糧大戶財政補貼政策行為將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便於廣大農民和社會監督。
記者:補貼對象及品種有哪些?
鄭松岩:補貼對象是指實際糧食種植面積在1000畝以上,並且單塊連片種植面積不低於500畝的農民(農工)等個體糧食生產者,簡稱為“種糧大戶”。具體為:單個種糧大戶在一個縣域內實際糧食播種面積在1000畝以上(含1000畝,下同),並且單塊連片耕種面積不低於500畝。耕地來源包括:本人分得的二輪承包田(工資田);在本縣范圍內承包其他農戶(農工)二輪承包地;承包鄉村機動地、農林場、部隊及單位耕地;個人開墾的具有縣及縣以上農業部門合法批准手續的耕地。不包括鄉村集體和農林場等企事業單位由集體(單位)自行耕種的耕地。
補貼品種是水稻、玉米、小麥和大豆四個糧食品種。
記者:對種糧大戶如何進行補貼,具體標准是多少?
鄭松岩:對種糧大戶實施財政補貼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建立種糧大戶貼息獎勵機制。通過建立對種糧大戶貸款的貼息獎勵機制,對納入管理的種糧大戶,通過放大貸款額度的方式進行補貼。二是建立對超級產糧大戶項目補助制度。鼓勵超級產糧大戶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提高土地產能。依據種糧大戶當年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倉儲設施建設、農機具購置、糧食生產保險支出等實際投入情況,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適當補助。每個項目的具體補貼標准,由省財政廳依據國家每年下達的種糧大戶獎勵資金情況和市縣申報情況一年一定,原則上每戶每年各項補貼總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記者:符合條件的農民(農工)申報種糧大戶需要哪些資料?
鄭松岩:農戶(農工)申報應提出申請並提供地塊證明、自有耕地的合法手續和承包耕地的規范合同文本、交納承包費收據、現有農用機械、種糧大戶承諾書等證明材料。
記者:種糧大戶資格申報的程序是什麼?
鄭松岩:對種糧大戶資格的確認,采取農戶申報、三級審核、縣(市)、區政府最終確認的辦法。先由農戶(農工)申報,經村級(農場)對種糧大戶提供申報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合法性進行逐一審核確認後,由村級出具種糧大戶證明,隨同申報材料報送所在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對種糧大戶土地來源和糧食種植面積進行實際核查,並將核實情況在行政村(農場、單位)和鄉(鎮)政府張榜公示不少於7天。無異議後,由鄉(鎮)對上述資料的審核情況出具證明材料,一同報縣(市)、區財政和農業部門。縣(市)、區財政和農業部門對各項材料進行最終審核確認,審核無誤後,報當地政府確認,主要領導簽字後,由財政、農業部門以正式文件上報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備案。
記者:實施種糧大戶財政補貼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鄭松岩:按照省財政廳的總體部署,9月底前依據《種糧大戶資格審核及管理辦法》、《種糧大戶貸款融資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文件;組織市縣制定本地的試點方案和配套文件,開展種糧大戶資格審核認定和建立檔案等工作。2012年9月至12月按照試點方案,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試點工作。2013年1月至2月各級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對下級財政部門開展試點工作情況的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