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2日訊 天氣漸冷,我市秋菜市場又火熱起來,各早市及蔬菜批發市場每天都聚集著販賣秋菜的車輛。記者看到,市民囤菜不再像往年那樣開車往家運,大多是買幾捆大蔥,土豆和白菜也都是夠吃就行。
記者走訪發現,秋菜自9月份上市以來,市民普遍反映菜價比去年貴了,其中大蔥的價格更是比去年漲了一倍多,成了名副其實的秋菜『貴族』。
今年大蔥貴了一倍多
昨日一大早,記者走訪了東風新村廣源市場,這裡聚集著批發秋菜的商販。目前市場上的秋菜,還是以『老三樣』——白菜、大蔥、土豆居多。記者看到,市民李先生指著大蔥在詢問價格。他告訴記者,今年的大蔥,可是沒少漲,去年這時候,纔4毛錢一斤。
就像李先生說的那樣,今年的秋菜,白菜、大蔥漲幅不小。就拿大蔥來說,去年這個時候,價格也就每斤4毛錢左右,而今年,則達到每斤1元,價格漲了一倍多。白菜,去年這個時候每斤2毛錢,今年每斤卻要3毛。三樣秋菜中,只有土豆的價格波動相對不大,每斤0.5元。此外,蘿卜、倭瓜等秋菜價格也比較『老實』,基本與去年持平。
據菜農講,這些秋菜除了本地菜,還有來自綏化的大蔥,也有從訥河運來的土豆。之所以價格比去年貴了,一部分原因是菜販們不急著一次性把菜賣出去,想把這些菜留到冬季賣個好價錢。由於個別菜販的這種存菜行為,導致供應比較吃緊。
市民囤菜越買越少
如今的市場上,已經看不到市民成車往家裡運秋菜了。以前小區樓下都擺滿了秋菜,現在樓下空地,只星星點點地擺放了幾處白菜、大蔥。市民王大娘說,今年菜貴,少買點兒,夠吃就行。
今年,很多市民都不想存那麼多秋菜,現在超市的蔬菜品種齊全,即使是冬天,想吃什麼,也隨時都能買到。如此看來,『少量多樣』的買菜形式,越來越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
小包裝代替傳統麻袋
如今,很多市民的囤菜觀念發生了變化,以往秋菜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買,現在大家都買得較少,所以,市場上也多是小包裝的秋菜,20斤一捆的大蔥和30多斤一袋的土豆、論個稱的蘿卜……
一個菜販說:『城裡人這幾年秋菜是越買越少了,以前動輒百八十斤的大麻袋,如今很難找到這樣的買主了,我們也換成了二三十斤的小塑料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