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4日訊 去北安市采訪的幾天中,多次聽人說“農民今年看病便宜了”。9月21日,記者一行來到北安市石泉鎮一探究竟。
在石泉鎮衛生院,腦血栓“老病號”吳樹芝和記者聊了起來:“現在治病是便宜多了,打10天點滴纔花了1000多元,往年得花三四千元。我是在哈爾濱看的病,然後回鎮裡打點滴。因為這裡的藥價低,省錢!”
藥價低,緣自於藥品零差價銷售。為解決老百姓“看病貴”問題,今年4月1日起,北安市在全市120個村衛生室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藥品零差價銷售。市衛生局局長肖民介紹,藥品零差價銷售,不但降低了藥品價格,保證了藥品質量,而且還提高了鄉村衛生服務水平,廣大農民成為基本藥物制度推行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原來藥品銷售是衛生院室固定的收入,現在卻無利可圖,如何保證基本藥物及時配送?“市衛生局要求每處衛生院室的基本藥物配備都要達到240個品種、410個品規以上,達標的給予1萬~5萬元獎勵,不達標的給予通報批評和院領導誡勉談話等處理。”市衛生局副局長崔遠和介紹說,每個鄉鎮衛生院都要和各村衛生室微機聯網,時刻掌握基本藥物的使用情況,發現兩次使用非基本藥物的地方,相關院長和負責人都要被解聘。
為了方便群眾看病和放心看病,市衛生局還把分散的144個職業網點精簡為120個,鄉醫由299名精簡到252名,並建立了30個標准化衛生室,同時對他們進行暗訪和定期的績效考核等。去年,局裡還對每個標准化衛生室補助了4000元的供熱費。
這樣一來,老百姓在用藥的質和量上都有了保證,效果立竿見影。石泉鎮衛生院院長閆力說:“現在我們院的基本藥物達到300個品種,480個品規。1~8月份基本藥物銷售達到了73萬多元,去年同期也就40多萬元!而且來就醫的人數比以前多了起來。”石昌村衛生室是30個標准化衛生室之一,村醫肖寶泉是這個衛生室的負責人。他說:“以前,為能賺到更多的差價,好多衛生室都對藥品翻倍的加價,質量無從談起。現在實行零差價後,藥價下來了,藥品的質量反倒提高了!”
據了解,去年北安市政府為鄉鎮衛生院實施基本藥物零差價新增補助資金705萬元,並設立醫改基金專戶,注入醫改基金1260萬元;今年為使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零差價,市政府又籌集456萬元用於村醫補助,平均每名村醫每年補助1.58萬元。
政府的常態化投入把實惠都讓給了農民。在石昌村衛生室,來買藥的村民、81歲的柴玉芳老人說:“花錢少,還能治好病,現在的農民可是趕上好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