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14日訊 遠望去,它像阿姆斯特丹郊外的小山村,星星點點,散落在青山碧水間;換一個角度看,它又像芬蘭、像任何一個你在地球上能想到的地方;走近它,纔發現,它是它自己,它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熔岩臺地上拔地而起的新鎮,沒有任何地方能夠代替它的別致。它身價百億,是一個龍江旅游史上史無前例的浩大工程,是全省旅游名鎮建設的破題之作,它就是鏡泊小鎮。以前它只在鏡泊湖風景區北門外3公裡的地方寂寞生長,而兩年後的今天,如果開車不經意從它身旁掠過,你可能會點一腳剎車,用15脈的速度欣賞、並驚嘆著它的華麗綻放……

鏡泊小鎮風光
華麗驛站初露鋒芒
“木料是從芬蘭運來組裝”
從鏡泊湖風景區開車到小鎮,只需幾分鍾,遠遠的就能望見一片低矮的建築群,尤其是芬蘭印象別墅群,黃色純木質外牆和灰色瓦片式屋頂,讓人覺得好像已經從牡丹江自駕到了芬蘭赫爾辛基郊外農場。而當你下了車,站在那棟別墅前的花園裡,觸碰著巨大的木頭外牆,一股天然的木頭香味會直接刺激到你的嗅覺神經。
“這些木料是從芬蘭運來的,設計、安裝是由芬蘭專家完成,幾百年也不會破損。”來接我們的司機張軍剛介紹道。圍著小鎮轉一圈,坐在電瓶車上欣賞風景,一座座別墅坐落在綠草和鮮花之中。項目綜合部的李熹告訴記者,鏡泊小鎮規劃總面積25.8平方公裡,現在芬蘭印象重結構木屋別墅已建成31棟,上京傳說和歐陸風情磚混結構別墅分別完工80棟,北極光組團黃衣區輕結構木屋主體完工16棟,庭院工程完成綠化11萬平方米,景觀鋪裝達7萬平方米,亭廊小品344個,溫泉池11個。“兩年時間,建得這麼快?”記者的驚訝完全在李熹的預料之內,她告訴記者,這就是“小鎮速度”,沒有建設者們拼命似的工作,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成績。
建設者全力打造“小鎮速度”
“小鎮招商,攢下的人脈都用上了”
杜勇原來是牡丹江交通運輸局的副局長,現在是鏡泊旅游名鎮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為了小鎮,這幾年攢下的人脈資源全部都用上了。”杜勇撓撓頭,又笑著接起另一個電話,“喂,劉總你好,上次跟你說的小鎮招商的事兒,您覺得怎麼樣……”
2009年,省委做出了“牡丹江要率先啟動,早見成效”的部署,鏡泊小鎮被視為全省旅游名鎮建設的破題之作。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下,僅在一年後,省委就給予小鎮“在全省十二個旅游名鎮建設中,速度是最快的,標准超國際一流”的高度評價。
提到2011年鏡泊小鎮建設的6720會戰,總工程師商兆棟不無感慨。從去年的6月20日到7月10日的20天裡,建設團隊為了搶抓工期。每天6點工作人員全部進入工作現場,晚上如果項目不能按時收工,就繼續挑燈夜戰。“忙碌時,會戰現場日投入人力平均達到2300多人,連續兩個月建設者就睡在帳篷裡。”
特色游將成常態項目“小鎮將會更熱鬧”
距離景區3公裡,周圍都是火山岩,穿行在花叢和別墅間,幾公裡內看不到其他游人,這讓一些不了解鏡泊小鎮的人,已經開始拿小鎮和鄂爾多斯市的“鬼城”相提並論,認為鏡泊小鎮的生命力不強。
每每這樣的說法來襲,鏡泊旅游名鎮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徐惠欣通常用三條理由反駁。“首先資金足,鏡泊小鎮現在已簽訂了9個投資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已經超過20個億。第二個就是位置好,小鎮能與鏡泊湖風景區進行優勢互補。第三,我們現在保護與開發並重,從根本上改變當地原有臺地荒涼,小氣候明顯的特點。”
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杜勇告訴記者,未來鏡泊小鎮一定會更熱鬧,成為“國際級旅游名鎮、東北亞旅游集散中心、國際級旅游目的地”,而賞火山奇觀、品礦泉溫泉、看馬術賽馬、住綜合營地、逛影視基地、秀特色婚慶將成為這裡的常態旅游項目。
不久的將來,這個在青山碧水間綻放的小鎮將成為龍江旅游一張嶄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