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5日訊 截至目前,哈爾濱松花江畔沿江58公裡已經規劃建設了7個公園和3個原始自然濕地景觀。記者從哈市道裡區旅游辦獲悉,年初以來道裡區構築了“一個歐陸風情展區,兩個旅游服務集散區,三個生態旅游特色區,四個主題文化核心區”。截至目前,道裡區的松花江沿江旅游帶空間網絡結構基本形成。
據道裡區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裡區境內有松花江自太平鎮37號至濱洲鐵路橋江段,全長58公裡,擁有豐富的沿江旅游資源。目前,已建成和規劃建設的沿江帶狀開放式公園5個、上風上水的生態園區2個、原始自然的濕地景觀景區3個。憑借著沿江58公裡的旅游資源優勢,道裡區構築了“一個歐陸風情展區,二個旅游服務集散區,三個生態旅游特色區,四個主題文化核心區”的松花江沿江旅游帶空間網絡結構。
歐陸風情展示區是整合中央大街和斯大林公園的旅游資源,集中展示哈爾濱歐陸風情特色,形成城市標志性、代表性的旅游景區;旅游服務集散區是在沿江規劃兩處旅游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內含交通通信、食宿商品、導游解說、安全保障等多種要素的服務設施,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生態旅游特色區是在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的同時,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適度開發建設長嶺湖、太平湖、群力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資源整合、濕地保護等方式,將其作為道裡區濕地生態特色區;主題文化核心區以異域文化、金源文化、音樂文化、民俗文化為主題,建設音樂公園、四方臺文化遺址公園、新江村滿族風情園、太安村旅游觀光園,以文化發展為脈絡,將地域特色與民俗風情貫穿其中,將松花江休閑旅游帶打造成集文化傳播、生態休閑、科普教育、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於一體的特色景區集聚帶,成為知名的濱水旅游目的地。
據介紹,道裡區將濱水旅游的崛起作為實現新戰略的重要突破口,注重環境保護,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旅游投入,彰顯旅游功能。2012年分別對太平鎮太安村、新農鎮新江村、榆樹葡萄采摘園旅游項目進行建設完善,目前已達到一定的接待能力。此外,道裡區還將開發與保護並舉,加大對濕地修復和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竭力恢復濕地景觀,保護生態環境。在長嶺湖新區,投資2000萬元,對長嶺湖東、西兩湖實施了清淤、注水、補水等工程,並對周邊的道路、林地進行了修護和保護。在太安村生態旅游園區地段建設的旅游碼頭已於今年5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同時,購置了一艘可容納40人的游船和兩艘小型游艇,初步達到景區水上旅游交通能力,並於7月22日,從通江街至太安村輪渡航線正式通航。
太平鎮太安村600畝生態旅游園區和新農鎮新江村8000畝滿族風情園區建設項目也正在進行中,游客接待中心、會議中心、采摘園、垂釣池、兒童樂園、開心農場、沙灘浴場、木棧道碼頭正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