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員在進行培訓
“新式武器”航拍相機
生活報10月16日訊 調試儀器、軟件更新、設備安裝、鍛煉體能……15日,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內異常忙碌。這裡以往只是一處普通的辦公場所,但從10月份開始這裡確切地更名為“黑龍江南極科考培訓基地”了。經過層層選拔,入選今年我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團的我省測繪局5名隊員,就在這裡進行科考前的培訓。本月末,這5人組成的“龍江南極科考隊”將出發,登陸南極開始神秘科考之旅。
1
我省5名科考員
入選南極科考“國家隊”
15日,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裡分外忙碌。“今年南極科考我們要進行一系列新的科考項目,所以儀器設備得提前調試,還要模擬實驗,體能的鍛煉就只能在工作的間隙進行,白天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中心主任吳文會說,他也是入選隊員之一。
據了解,今年我省參加我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團的隊員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吳文會告訴記者,“除了考察專業技術外,還要求體格健康,能勝任在極特殊環境下的工作。另外,心理方面的健康也特別重要,在南極特殊的地理條件和環境下要從事長期的獨立作業,所以有較好的自我調節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經過數月選拔,最終我省測繪局的吳文會、侯雪峰、王連仲、王照祥、陳迎浚入選南極科考團,他們中年紀最大的超過50歲,年紀最小的僅27歲,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將於本月27日出發向南極進軍。
2
首次水下地形測繪
打通中山站給養新線路
小小的黑盒子,隊員輪番上陣鼓搗,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據介紹,這三樣儀器都是針對此次南極科考測繪局特意准備的“新式武器”。比如最先進的航拍相機,特意為南極環境設計,圖像能精確到地面的15厘米;而GPS定位儀和測深儀也是特意訂購的,使用軟件調試後能在極寒氣溫下和水下時時監測出清晰的圖像,並自動傳輸。
南極水下地形測繪是今年的新項目。據介紹,他們將通過測深儀和GPS定位儀等儀器來完成這個項目。屆時,將打穿南極厚厚的冰層,將測深儀放入海中,利用GPS在冰面上定位,通過不斷發出的數據匯總分析後,就可完成對確定區域水下地形的測繪。這次首個水下地形測繪將在中山站附近的華夏灣開展。華夏灣臨近中山站,灣上常年冰層覆蓋,給雪龍號航行安全及中山站物資補給帶來很大困難。通過水下測繪,將探明該區域地形地貌,開闢到達中山站的新線路,保障物資供給。
這次是中心副主任王連仲第四次執行南極科考任務。王連仲告訴記者,本次科考的延續項目就是南極的環境變化,這次他們將通過飛行影像和航空影像,繼續開展對南極冰蓋運動的監測,以進一步探明內陸與南極溫度變化的相互影響關系,打開神秘的南極氣象變化。
3
路上要走一個月將在南極過春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經過集中培訓後,5位測繪隊員將於本月27日起程,途徑上海、廣州,然後乘雪龍號航行10天左右到達澳大利亞的弗裡曼特爾港,預計將於12月份到達南極中山站,開始科考測繪,預計3月初開始返程,4月初回到上海。這意味著,我省的南極科考隊員將在遙遠的南極過春節了。王連仲告訴記者,前年他曾在南極過春節,當天全國各地的科考隊員團聚一起開聯歡會,廚師還准備了豐富的年夜飯,而且當日身在南極的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外科考人員也會來送上祝福。
“這次我們在南極乘飛機進行科考任務,所以我一定要去,這也是我們的夢想。”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老隊員相比,隊員侯雪峰、王照祥全都是第一次執行南極科考任務,所以談到南極之行,兩人格外興奮和向往,甚至都選擇推遲婚期,以圓自己心中的南極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