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6日訊(劉斌 記者李倩)深秋豐收忙,農家笑聲朗。日前,烏馬河林業局伊林經營所職工梁孝國承包種植1200餘畝地喜獲豐收,體驗到了機械化種植巨大好處的他,現在總是說“把種植機械都購置齊了,種黃豆全程機械化了,我創業勁氣十足,現在真是土裡得金呀。”
剛過而立之年的梁孝國,是伊林經營所的“黃豆大王”,去年,梁孝國種植大豆1200餘畝,收成一般,收了25萬斤,受國際大豆行情影響,最後以每斤1.93元價格出售,獲利40餘萬。但今年,收成尚好,產量已過30萬斤,加之市場行情轉好,大豆價格昇至2.30元,收入超過60萬元已不成問題。
如今他家院裡,新蓋的磚瓦房寬敞漂亮,庫裡放滿了一袋袋的黃豆,光播種機就3臺,大型拖拉機3臺、小型拖拉機5臺,他家成了農用機械展覽大院。梁孝國告訴記者,這些年他連續購置農用機械支出已超過了40萬元。
如今,豐收已成定局,黃豆滿倉,黃豆銷售十分理想,這一家人再也難以抑制豐收盈利的喜悅,滿屋滿院都是幸福的笑聲。“以前我家是過年高興,現在是天天高興,每年都有四五十萬的收入,一家人都高興,這日子過得有價值有奔頭。”梁孝國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
梁孝國在勞作中。劉斌 攝
這些年的黃豆種植歷程,讓梁孝國感慨頗多:“最初種地種植面積小還遭罪,我和家人就是拿著鍬、鎬、鋤頭及鐮刀在地裡種、管、收,忙活大半年也掙不了多少錢,要是趕上旱澇災害甚至顆粒無收,那時掙的是辛苦錢,只算得上是土裡刨食。”
有了機械化機具的幫忙,黃豆種植越來越簡單,如今,播種、田間管理、收割都是機械化,梁孝國種地省心省力,而且效益提高了。不僅於此,他的聯合收割機忙完了自己的活兒,還可以到別人家的黃豆地幫著搶收賺上多份“收割錢”,這聯合收割機不僅是乾活快手,而且還是生財高手,梁孝國對之護愛有加。
11日下午,梁孝國還應農戶董春華之邀,幫助她到樺林收割黃豆。車沿崎嶇的山道前行,秋陽高照,藍天白雲,一片片白樺林、松樹林不時掠過窗外,一片片黃豆地出現在眼前。車輛顛簸近1個小時,到達收割地點。
董阿姨今年種了10?地,這位老農人在新時代也轉換了腦筋,她是“借船出海”——借著別人的科技機械省力生財,今年她播種、田間管理及收割全部僱傭農用機械,獲利倒比以往還要多。到了地裡,她倒無活可乾,看著聯合收割機大顯身手。
驟然間機器轟鳴,梁孝國登上了這個“龐然大物”,他與收割機成了場上的主角兒。大地一望無垠,收割機在黃豆地裡不斷往返,映著落日的餘暉,高大的收割機在金色的豆田裡奔忙,幾分鍾光景,一壟壟的黃豆被“吃”的乾乾淨淨,聯合收割機工作的乾淨利索,邊收割邊脫粒,這讓老農人看得目瞪口呆。
農用機械將種植大戶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廣闊的豆田中難以看到多人忙碌、揮鐮收割的場景,豐收時節,聯合收割機成了田間躍動的音符,在大地原野上演奏出一曲曲豐收之歌,帶給勤勞的人們無比的歡樂。
當問及明年的打算,梁孝國脫口而出:“明年我爭取多承包耕地再多種些黃豆,我要在一塊塊金土地上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化,向每年賺100萬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