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鶴崗市綏濱縣百萬畝水田喜獲豐收 稻農人均純收突破1萬元
2012-10-18 14:56: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吳玉坤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鶴崗10月18日訊 (吳玉坤 記者 侯巍) 金秋十月,秋風送爽,正是水稻收獲的季節。綏濱縣富強鄉五道崗村的稻田地裡,成片黃澄澄的稻田延至天際,一望無垠。在金燦燦的稻田裡,村民們忙著收割水稻,稻田裡一派熱鬧非凡的收割景象。

  村民席德臣家裡種了600多畝水稻,這幾天他在本村幫扶單位乾部職工的幫助下將水稻收割回來。看到記者的到來,席德臣抓了一把稻子給記者看,“今年水稻可是好收成啊,你看籽粒飽滿,產量比去年還高啊,今年糧賣了,咱也買臺車。”

  在三年前,席德臣可沒這“實力”說這大話。

  2010年綏濱縣強力推進“旱改水”,當時席德臣種了100餘畝大豆,年景最好的時候能掙2萬元,效益不理想。盡管如此,但他和全縣很多農民一樣,改水田的積極性並不高。

  為了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綏濱縣委、縣政府通過實施“三大”舉措,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植水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開展辦班培訓、召開座談會、印發宣傳手冊、發送手機短信、開闢《農事半月談》專欄等方式,廣泛宣傳水田開發的產出效益、扶持政策等,大力營造了水田開發的濃厚氛圍。當年,五道崗村水田面積就增加了4500畝,達到了7500畝,許多村民在旱改水中鼓起了腰包,全村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800元提高2010年末的7300元。

  年底,看著身邊人在水稻種植中嘗到了甜頭,席德臣也有點坐不住了。縣裡每年舉辦夏、秋兩季農業田間博覽會,組織農民現場觀摩,席德臣場場不落;組織水稻種植大戶、進入重點村屯巡回演講,與水稻種植戶面對面交流,計算水田與旱田的效益對比賬時,他回回去聽。

  席德臣對記者說,他也知道水田效益高,但之所以沒有及時旱改水,很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資金的問題。為了解決像席德臣這樣受資金困擾的難題,綏濱逐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臺了新打水田井每眼補貼1000元、新建標准化水稻育秧大棚每棟補貼1000元,對購置水稻插秧機等農機具給予重點補貼;協調金融部門,延長水田戶貸款期限,使農貸資金做到跨年度使用;新發展水田戶給予每畝地600元的小額貸款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串地難、打井難、落實難等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如今,席德臣把原來100多畝旱田改了水田,又在外包了500多畝。今年,這600餘畝的水田能讓他純賺34萬餘元。五道崗村也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水稻專業村,全村水田面積發展到14500畝,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80%,村民的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2800元提高到2011年的11050元。

  五道崗村的成績也只是一個縮影。

  2010年至2012年綏濱縣在原有40餘萬畝水田的基礎上,三年間激增水田71.4萬畝,達到111.8萬畝,水田面積增速全省領先,不能不稱之為一個奇跡;用三年時間,成功打造了百萬畝水稻專業縣,全縣111.8萬畝水田佔總耕地面積149萬畝的75%,水田佔總耕地面積的比例全省領先;全縣農民9.4萬人,人均佔有水田面積達12畝,農民人均水田面積全省領先; 2009年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為4246元,2011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500元,兩年增長了近2倍;2009年全縣糧食總產6.1億斤,2011年糧食總產達到15億斤,兩年增長了1.5倍,農民人均收入增速、糧食總產增幅均創造了全省領先的驕人業績。

  采訪中,農委主任王緒勝告訴記者說:“今年我們綏濱縣種植水稻111.8萬畝,總產可達12.3億斤,平均單產可達540多公斤,帶動全縣糧食總產可達16億斤,比上年增長8%以上,再創歷史最好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1.4萬元,其中以稻收入突破1萬元,佔農民人均收入的70%,達到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