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林鐸:千方百計加快秋收進度克服困難掀秋整地高潮
2012-10-21 09:24:5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徐建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1日訊 時值秋收最關鍵時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林鐸昨天來到阿城區、尚志市、延壽縣等地就秋收和秋整地工作進行調研。他強調,要千方百計加快秋收進度,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克服農田積水機車下地難等不利因素,盡快掀起秋翻秋整地高潮,為明年糧食生產打好基礎。市委常委、秘書長石嘉興參加調研。

  臺風『布拉萬』造成農作物大面積倒伏,連綿的秋雨使大部分農田積水,這一切給全市秋收工作帶來較大不利影響,嚴重制約了秋收、秋整地進度。然而,哈市各區、縣(市)把秋收、秋整地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通過采取『一卡五包六到位』的辦法,集中人力、物力搶抓秋收,陸續掀起秋整地工作高潮。

  林鐸先後來到阿城區料甸鎮,尚志市河東鄉南興村、長壽鄉長壽村,延壽縣延河鎮新發村,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秋收和秋整地情況,向當地農民、基層乾部詳細了解秋收和秋整地遇到的困難,共同研究如何加快秋收和秋整地進度。

  大片的水稻、玉米已收割完畢,部分『站杆』玉米地裡雖然泥濘,但農民們仍在想方設法抓緊搶收。在了解到料甸鎮采取『四壟一空』栽培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產量,還有抗倒伏的作用時,林鐸高興地說,這種新的栽培模式可以與『大壟雙行』進行比較,各方面優勢明顯就可以進行推廣。他強調,目前部分農田還有積水,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把豐收的果實搶收回來,減少農民的損失,做到應收盡收。在料甸鎮紅新村,林鐸踏著泥濘的田埂走進稻田,一邊俯下身子查看水稻籽粒是否飽滿,一邊向鄉村乾部們說,要動員農民加入合作社,這樣就能統一標准,發揮大農機的作用,加快秋收秋整地進度。

  尚志市河東鄉南興村種植的水稻是中科院和農科院聯合培育的『中龍香粳一號』,成熟期為138天,抗倒伏優勢明顯。長壽村玉米種植采取『大壟雙行』栽培模式,可增加植株33%,畝產量比普通栽培法可增產30%,而且在不增加生產成本的同時,有抗旱、抗澇、抗倒伏優勢。林鐸在了解這些作物品種的優勢後指出,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選育優良品種,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關鍵,要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各溫帶,有針對性地加以推廣。

  進入秋收季節以來,延壽縣明確搶收、搶倒地、搶整地時限,制定包地塊、包農戶、包機械方案,采取人力、畜力、機力相結合的辦法,大力推廣邊收割、邊倒地、邊整地的做法,目前全縣秋收工作已經全部結束,正在組織力量全面開展秋整地工作。看到延河鎮新發村的稻田裡碼放整齊正在晾曬的水稻,林鐸強調,要時刻掌握氣候變化,隨時了解天氣預報信息,利用晴好天氣對水稻進行晾曬,遇到天氣變化要及時將水稻收回,做到顆粒歸倉。

  林鐸在調研時反復強調,雖然臺風『布拉萬』和秋季降雨多等因素給全市秋收和秋整地帶來較大不利影響,但各地仍要想千方設百計,克服一切困難和不利因素,盡快完成秋收任務,全力以赴掀起秋整地高潮,務必在封凍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工作目標。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