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2日訊 於敬媛每天都要來到哈爾濱西客站前數趟,為客商介紹購物廣場商業項目。作為哈西核心商圈新匯國際購物中心的招商人員,她感受著哈西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家對這裡充滿商業期望,這塊城市新核心吸引著眾多來此淘金的客商。
工人正在施工
品牌商家紛紛落戶哈西 10日,外面的溫度有些寒冷,這裡施工現場卻一片“火熱”忙碌的景象。地下結構工程模板、鋼筋、混凝土施工,各部位主結構安裝及次龍骨安裝……眾多建設者們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施工。 “主體已經竣工,現在進行室內公共面積裝修”。於敬媛講,預計明年5月份商場即可營業。 作為直連高鐵出口,並處於哈爾濱西客站中心位置,具有國資背景的購物廣場吸引著眾多客商前來洽談。於敬媛指著商圈告訴記者,負一層已經招商完畢,負二層只剩下一小部分鋪位。將來這裡會有肯德基、麥當勞等知名餐飲企業,也會出現艾格、ZARA等時裝品牌。不對個人出租,只面向廠家及代理商,目的就是要打造品牌的購物形象。 在施工現場一位戶外品牌代理商正在自己的鋪位測量,他告訴記者,馬上就能裝修了,這次他和裝修師傅現場踏查就是想策劃一下具體裝修事宜。劉先生講,近兩年,整個行業銷售都成下滑趨勢,選擇擴充門店都很謹慎,但公司對哈西很有信心,因為哈西將是哈市的新核心,這裡的客流及未來的發展不容小窺。 大項目落地橕起冰城新商圈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哈西地區初步形成集商貿服務、運動休閑和文化教育有機融合的綜合功能區,形成基礎意義上的“哈西商圈”。服裝城等哈西周邊的老商圈,暴露出舊規劃理念下出現的種種“硬傷”。一牆之隔的新區,隨著西客站這枚棋子的重重敲落,開始了規劃的徹底調整與角色的轉變。 新舊之差,要數學府路轉至中興大道的感觀路線最為明顯。馬路寬闊,交通有序,現代化基礎設施規整,安保人員巡視在新區的每個角落;集合了不同風格的高端住宅交相林立;綠地花園見縫插針,強烈渲染著新區的生態理念。在環保型住宅之間,學校、商場、寫字樓、醫院、酒店等同時配套規建,呈現一簇簇緊密交織的“商業生活圈”。 原龍江儀表廠老廠房的舊址上建起地中海式高檔住宅,與溪樹庭院對望,再隔兩條街便是以英倫園林景觀為亮點的高端樓盤。4年間哈西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望著遠方工地悠悠旋轉的巨型起重機,原龍江儀表廠宣傳部長郭恩源感嘆到:“哈西這4年,比過去的40年還快!” 哈西新區規劃的出臺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目光。其中,以哈西地區東區為核心區重點,建設哈市“四大商圈”之一“哈西新商圈”,打造哈爾濱新興現代商貿中心。目前各大商業地產運營商紛紛進駐哈西,萬達、紅博等專業性商業地產巨頭有序地入駐,為哈西商業繁榮注入強勁的動力。哈西新區已然從當初的荒涼走上了今日的繁華。 據哈西客站地區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哈西地區有30萬居民,加上哈西客站運營後的3000萬客流,這個龐大的群體將有較大的消費能力。按照總體規劃,哈西地區圍繞市級商業中心定位,引進城市綜合體、高端百貨、高端專業零售商場、五星級酒店等。作為東北三省規模最大的城市綜合體——哈西萬達廣場項目,總投資4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86.3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集大型商業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連鎖超市、室內外商業步行街、量販式KTV、國際影城、高檔寫字樓等多種業態於一體。“哈西新商圈”的打造,將成為哈爾濱新興現代商貿中心。 哈西新商圈開啟“中興”之路 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邵立民說,以前哈西老商圈產業發展和社會發展都處於相對分散化的狀態,集聚程度不高,價值創造相比南崗區、道裡區兩個地區差距很大,社會經濟發展方面需要一個具有中心地位的現代商圈的牽動。 2009年,哈市提出“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新的發展戰略,哈西新區成為“中興”戰略的主戰場。“商圈”並不能僅僅局限於建設幾個商場,從哈西新商圈的定位、總體規劃來看,新商圈的商業綜合體已把傳統商業和現代服務業整合起來,為企業、商戶、居民提供商品流轉、信息諮詢、金融服務的組合性西部中心商業區。邵立民建議,突出“哈西商圈”特色和發展趨勢分析,強化企業投資預期,促進企業參與投資、開發經營,纔能更好地引導企業按規劃進行選址布點,從而使“哈西商圈”為南崗區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邵立民說,“哈西商圈”在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歷史印記,讓時尚的、現代的元素與傳統的、歷史的記憶相融合。而“西城紅場”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發案例,她保留了老工業廠房、水塔、煙囪等工業歷史文化遺址,還融入了高端商業、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元素,全力打造集工業博物館、文化創意園、時尚商業中心於一體的商業創意中心。邵立民說,在保留歷史建築、工業建築的同時,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典型城市舊城改造經驗,特別是歐洲國家在處理利用舊工業廠房改造為現代化商圈和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創新哈西地區改造模式,形成城市發展的有特色的模式。 日前,隨著博物館站主體結構最後一塊頂板的封頂,哈爾濱地鐵1號線18座車站主體全部完成,首列地鐵車廂也運抵哈市,預計12月25日實現“車通”。地鐵是一種新型的“軌道經濟”,已經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轉變為一個對城市中心周邊經濟發展和居住板塊改變的重要因素,將大大提高哈爾濱的城市價值。 地鐵沿線成商圈帶動30個產業發展 自哈爾濱地鐵一號線啟動以來,沿線樓盤無一不打著“地鐵沿線黃金地段”作為宣傳標語。對此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教授認為,地鐵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它正在演變成為縱橫於城市的一條“生金”的地下經濟線,受益的將不僅僅是房地產行業,作為新經濟增長亮點的地鐵經濟不僅給城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同時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地鐵經濟將為機械、建材、通信、廣告等近三十個相關產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和就業機會。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城市的發展,黑大服裝城區域、太平橋區域的商業逐步繁華起來,但由於交通等原因,這些區域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性的商圈。地鐵1號線建成後,將有效整合這些區域周邊的商業資源,使這些地帶逐步形成商圈。 “自從哈市規劃地鐵1號線在服裝城有站點後,這裡的商業就越來越繁華。”服裝城附近一家店鋪的業主張雪對記者說。她相信將來地鐵建成後,這裡的客流量將增加,店鋪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從2009年起,地鐵集團與省內外7所鐵路類院校簽訂合作協議,以企校聯合培養的方式為哈爾濱地鐵儲備站務、乘務及各專業維修人員,這些學員已於今年7月畢業。2011年,地鐵集團又面向社會招收地鐵專業技工人員。去年簽約站務人員425名、乘務人員80名、各專業維修人員339名。在地鐵建成後的運營管理中,還將需要大量的維護人員。屆時,將為哈市及來哈務工的人員帶來多個就業機會。 從眾多國內外的城市地鐵發展軌跡來看,哈爾濱的地鐵已經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轉變為一個對城市中心周邊經濟發展、居住板塊改變和擴張的重要因子。 延伸市民生活空間提昇城市價值 城市發展是以交通樞紐為框架的。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裡,地鐵已成為佔有土地和空間最少、運輸能量最大、運行速度最快、環境污染最少、乘客最安全舒適的理想交通方式,將會成為大城市人出行的優先選擇。哈爾濱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羅輯說。 羅輯認為,哈爾濱地鐵建成,不僅會帶動地鐵周邊的經濟發展,也會進一步促進沿途各個區域的開發。哈爾濱地鐵投入使用後,會有相當一部分私家車主放棄開車選擇搭乘地鐵,同時也將改善城市環境。地鐵的“應運而生”不僅能進一步使城市內涵豐富、載體功能提昇、區域有機擴張、經濟顯著拉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地鐵經濟將形成一個財富的“軌道動車”,快速的把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形成一種集成。對提昇哈爾濱城市投資價值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地鐵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國際化的標志和象征。羅輯說,哈爾濱地鐵對促進我省老工業基地改造,拉動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充分發揮省城經濟龍頭和對外開放“橋頭堡”的作用更是難以估量,影響十分深遠。但僅僅一條地鐵線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能力有限,在未來的地鐵建設中,應該實施網絡化,地鐵一號線只是我們城市發展的一個起點,它的啟動必將開啟地下交通新時代。 哈爾濱地鐵建設將有效整合城市交通業態、商業業態、經濟業態、文化業態,有機引導著城市發展與擴張,增強著城市活力,優化著經濟發展結構,轉變著經濟發展模式。地鐵延伸到哪裡,生活的空間就延伸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