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正在景泉手工剪紙工藝品廣場選購最新創作的剪紙作品。
東北網綏化10月22日訊 哈爾濱的張先生就要喜遷新居了,兩口子是文化人,這不,乘著10月20日休息,兩口子特意駕車來到海倫市的景泉手工剪紙工藝品廣場,請廣場經理任景泉挑一組“民族風”剪紙裝飾家居。
海倫剪紙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百年歷史,從自娛自樂的民間制作,到如今具有較高藝術性、鑒賞性、珍藏性及經濟性的民間藝術。首推代表人物傅作仁。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出《祖國頌》等體現當時生產、生活的剪紙力作,多次在國家和省內展出獲獎,更裝飾過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廳,在國內產生轟動影響。
1993年,海倫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稱號,成為全國知名的地方文化品牌。近年來,為順應市場經濟形勢,借助地方文化品牌優勢,海倫人正積極探索剪紙的產業化之路,打破原來市文化館在剪紙上一枝獨放的格局,民營資本開始進入剪紙藝術市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任景權經營的海倫市景泉手工剪紙工藝品廣場。在他店鋪裡,記者看到,剪紙包裝在各種各樣的工藝品盒中,裝裱成卷軸。形式種類繁多,包括花鳥、山水和人物等。
為煥發海倫剪紙生機和活力,當地成立了海倫剪紙藝術發展公司。同時從事剪紙經營的古月齋、藝海軒、聚雅軒、海倫市書畫剪紙裝裱學會等店鋪也相繼成立,提昇了海倫剪紙的市場佔有率,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地域特色,先後研究了冰雪風光、廉政文化、花鳥魚蟲、名勝古跡、福祿壽禧等系列剪紙作品。還與外省市經營企業聯營聯合,借鑒吸收現代裝裱手法,大大提昇了裝裱檔次、藝術品位和商業價值,令海倫剪紙產業化步入快車道。
據悉,目前海倫市的7家從事剪紙生產經銷企業,新創作作品達10個系列1600餘種,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利潤達100萬元左右,從業人員100多人,生產剪紙上千個品種,裝裱方式達10多種,遠銷北京、上海、安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