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消協調查報告顯示:七成青少年學生知假購假傍名牌
2012-10-24 08:31:3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呂丹婷 梁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4日訊 23日,哈爾濱市消協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學生消費觀念越來越超前,但提高學生科學消費素質,提高大學生的主動維權意識,已是當務之急。

  “品牌”店和商超購物佔六成

  900份調查問卷顯示,青少年學生在消費方式上,消費觀念越來越超前,注重追求品牌,而注重實用性的意識不強。其中,專營店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佔31.6%,大型商場和超市佔28.3%,上網購物佔8.2%,具有地理優勢的學校周邊店的佔31.9%。選購商品的標准是:質量要好,且符合時代潮流趨勢,並且好玩好看。當問及手機是否是生活必需品時,57%的青少年學生認為手機是生活必需品。

  另一方面,周末逛街、看電影、上網吧、去娛樂場所佔37%,上游樂園、爬山佔27.6%,在家附近溜達、去奶奶或姥姥家佔35.4%。

  七成學生不關注店家資質

  調查發現,青少年學生的維權意識與維權知識存在著矛盾。多數學生在購買學習用品時,很少關注商店是否有合法營業資質。據統計,關注商店有無營業執照的學生不到三成,而購買學習用品出現質量問題時,積極主動維權的學生較少,五成以上學生能夠選擇與經營者協商解決,一成左右自認倒霉,只有不到兩成學生選擇向消協或12315部門進行投訴。多數學生在購買學習用品後不索要發票,或者偶爾索要發票。通過調查發現,有五成的學生在購物後沒有主動索要發票和信譽卡的習慣,缺乏證據成為青少年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的最大難點。

  對於有質量瑕疵的學生用品市場,尤其是校園周邊流動商販的監管問題,四成多學生認為應加強市場監管,堅決懲處假冒偽劣。對青少年學生消費觀念的傾向性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們在購買食用品時大多會看食品保質期,對食品保質的意識比成人還強,但令人懮慮的問題是,許多學生有了大把零花錢後,缺乏節制,喜歡受同學影響,盲目跟風,無計劃開支。

  有意“傍品牌”應引起關注

  在超市購物時,六成青少年學生會自備購物袋,說明他們對環保消費觀念意識很強。但“知假買假”有意“傍品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學生的錢包裡,除了就餐卡外,普遍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儲蓄卡、上網卡、運動健身卡等,充分享受著“嘻刷刷”的便利。而且,手機在青少年學生中已是司空見慣,臺式電腦甚至筆記本電腦也相當普遍。但是六成以上學生的電腦是在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在戀愛中,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這都反映了學生消費心理的不成熟。

  追求時尚但“知假購假”值得關注。據調查,有四成以上的青少年學生購買過盜版書籍和電子數碼、服裝類等“傍名牌”產品。有不少購買過假冒偽劣的所謂名牌產品,近三成學生認為價格便宜是購買假冒偽劣的主要動因,主要包括音像制品、文化用品、軟件、服裝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