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4日訊 兩年間,186人次縣(市、區)委書記講課,近130萬名黨員乾部學習……去年以來,龍江大地掀起一股學習熱潮,這股熱潮不僅開啟了遠程教育學用新模式,也為推動全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積蓄了最廣泛的基層力量
一條條網線,將千鄉萬村的基層黨組織連在一起;一次次黨課,將縣委書記與全縣農民黨員連在一起;一項項活動,將遠程教育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連在一起,通過黨員乾部遠程教育網絡,我省『百名縣委書記進站點講黨課』學用活動持續開展。
去年8月,省委書記吉炳軒利用遠程教育網為全省農村黨員乾部上了一堂『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讓龍江農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的精彩黨課。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他的帶動下,全省各地縣(市、區)委書記紛紛走進站點為農村黨員講黨課、說黨史,與農村乾部談縣情、議發展,捧出關於農業農村發展的『饕餮盛宴』。
『領導帶頭應用,傳遞發展聲音,收集基層民意,黑龍江首創的「百名縣委書記進站點講黨課」遠程教育學用模式取得突出成效。』不久前,中組部對我省這一做法給予高度評價。
走進站點 遠程講課傳黨聲
4月27日,延壽縣延河鎮延河村遠程教育站點格外熱鬧,村民早早落座屋內,等待縣委書記傳達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精神,相比去年在北安市城郊鄉建民村舉行的全省縣委書記進站點首講,村民們對這一講課形式已不再陌生。如今,隨著活動的深入推進,這一講課畫面已遍布全省100餘個縣(市、區)的講課站點。
『不是什麼講課,作為老黨員,也就是黨員和黨員之間進行的一次溝通和交流;就當成是和村書記們的一次集體談心。』訥河市委書記用鮮活生動的群眾語言拉近了與百姓的心。農民黨員紛紛說,書記說的家常話,句句都說到了大家心坎上。
兩年來,一堂堂講課讓農村黨員乾部直呼過癮:『縣委書記講黨課這種形式太好了,大家很喜歡。』虎林縣太興村黨支部書記宋科說。
截至目前,全省縣(市、區)委書記186人次走上了講臺,近130萬名黨員乾部收聽收看了講課。
內容豐富 凝心聚力保穩定
『今天關於「怎麼纔能乾好村支書工作」的報告真是太有用了!』泰來縣克利村支部書記蘇全通過互聯網收看縣委書記作報告後說。
『在村「兩委」換屆中彰顯農民黨員先進風采』、『新形勢下鄉村乾部如何轉變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一系列圍繞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和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精神的黨課,貼近農村基層,備受好評。
黨課有『效』,緣於各地縣(市、區)委書記在講黨課活動前深入基層充分調研,源於講課題目結合當地縣情和民情民意。
為講好黨課,虎林市委書記深入農村當了4天的『村乾部』,了解農民所想所盼所需。寶清縣組成10個調研小組深入145個行政村進行需求調研,為書記講課選題提供參考,做到了黨員『點餐』,書記『下廚』。
精心烹制的黨課『大餐』讓農村黨員乾部凝聚了人心、鼓足了乾勁。據統計,『百名縣委書記進站點講黨課』活動中,全省90%以上的農村黨組織、75%以上的農村黨員乾部、100%的縣(市、區)直機關、事業單位參加了學習培訓活動,凝聚了新農村建設最廣泛的力量。
網絡問政 部門協力解民惑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現在走上了縣委書記的崗位,一定要想盡辦法為農村多辦實事,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讓農民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日子。』北安市委書記關於『為何要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問題的回答讓農民朋友心裡感到熱乎、舒服。
每次縣委書記講課結束後,授課者都通過網絡與民對話,並就農民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是全省縣委書記進站點講黨課活動的另一亮點。
此外,一些縣(市、區)圍繞書記講課內容,還將互動內容進行了延伸。寶清縣圍繞書記『萬眾一心推進千家萬戶萬元工程』的講課內容,成立了由縣委組織部和縣農委牽頭的涉農問題答疑小組,收集農村黨員群眾對此工程的意見建議,書記現場對80多項涉農問題進行了梳理,責成有關部門分批次進行答復和解決。
據統計,僅去年的講黨課活動中,參加現場和網絡互動的農村黨員乾部和群眾就有930人次,現場解答群眾問題320個,解決實際問題580個。
學用結合 提昇素質促發展
省委組織部把縣委書記講課實況錄制成黨員乾部遠程教育教學課件,在龍江先鋒網播放,全省農村黨員乾部可隨時隨地進行選擇觀看,受其帶動,省委組織部不斷延伸教育培訓領域,拓展培訓方式,開啟遠程教育學用新模式。
組織千名專家『進站點、講技術』——1539名農業專家深入鄉村遠教站點、田間地頭,開展大規模農業實用技術現場培訓,實現現場授課、網上直播。
組織萬名大學生『入村屯、幫致富』——分兩批選派7071名大學生進村開展社會實踐服務行動,發揮涉農大學生『遠程教育指導員、農業信息聯絡員、農業技術服務員』作用。
開展『基地示范、網上觀摩』——在全省建設了184個省市縣三級遠程教育示范基地,將科技成果、示范園區、發展典型等制成課件在網上示范,讓農民朋友網上學、網上看、網下知道怎麼乾。
另外,實施龍江特色課件體系『百千萬』工程等一系列鮮活有效的措施,將最新的知識、最好的技術、最快的信息,快速傳至千家萬戶,為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積蓄了最強勁的力量,提昇了廣大農村黨員乾部素質,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