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市伊春區服務民生發展民力——構築社區和諧大家園
2012-10-24 14:25: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付炳力 馬少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24日訊 伊春區將服務民生、發展民力作為社區管理工作重點,不斷豐富便民利民舉措,通過建立綜合服務、綜合保障、公共安全應急處置等項機制構建居民日常服務體系,使每位社區乾部做到進百家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

林都社區就業指導站裡,社區居民於淑芳的繩編畫很受歡迎。

  10月12日下午,記者走進伊春區旭日街道林都社區,寬敞明亮的一樓服務大廳,9名工作人員都在忙碌著。來打乒乓球的王大爺,先在一樓填了張居民活動卡,然後向三樓的活動室走去。他樂呵呵地對記者說,從學校退休後,在社區又找到了隊伍。

京劇票友們在社區寬敞明亮的活動室裡唱戲。

  社區主任宮媛媛領著我們從3樓走到5樓,各種各樣的活動室讓記者開了眼界。在就業指導站,牆上掛著社區居民各種手工藝作品,宮主任說搞繩編的於淑芳和葉雕的沈鳳蘭都已帶徒弟了,她們的作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宮主任還自豪地告訴我們,今年夏天全省社區建設現場會,這裡是參觀現場之一。他們的便民服務、溫馨驛站、康樂家園、活力空間、文化沙龍五大服務品牌,吸引了與會人員的眼球,大家對社區積極探索新型社會化模式的做法給予贊許。

  林都社區是伊春區35個社區的縮影。幾年來,伊春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工作,高起點謀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發展,構建了“小街道、大社區”的工作格局。

  程淑娟是一名社區網格管理員,她平時的工作就是全面采集、掌握網格內的戶況信息、社區安全管理、環境秩序管理、社情民意,做到居民有困難時,第一時間為居民排懮解難。網格管理是一種全新的居民自管模式,是伊春區在社區管理上實行的一項新舉措,通過劃分居民小組網格,建立起覆蓋社區內全體居民的網格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了對居民管理服務的全覆蓋、無縫隙、無死角。

  伊春區將通過建立便民服務網點、志願服務隊,打造5分鍾便民生活圈,為全體社區居民提供民生、健康、就業和愛心救助保障。同時采取治安巡邏控面、技術防范控點、人防技防齊上陣等方式,建立公共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全面提高社區治安管控能力。

  為積極化解社會矛盾,保障居民的合法權益,伊春區建立了居民權益維護體系,不斷拓寬群眾訴求表達,健全群眾利益協調、完善矛盾糾紛調處等項機制,通過社區熱線電話、電子郵箱和QQ群等,實現群眾話有處說,怨有處訴,難有處解,事有處辦,做到及時疏民怨、解民困,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

  家住伊春區衛星社區的吳月芳大娘是一位70多歲的空巢老人,在她家的床頭上有一個社區安裝的特殊門鈴,每當吳大娘按響這個門鈴,隔壁的鄰居就會立即過來給她提供幫助。為此這個門鈴也被像吳大娘這樣的老人稱為“愛心門鈴”。據了解,這是伊春區構建特殊人群關愛服務體系中弱勢群體救助機制的一項內容,這個區還通過實施重點人員管理機制、流動人口服務機制和非正常訪穩控機制,對兩勞在押和刑滿釋放人員、流動人口、鰥寡孤獨和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實施關愛服務,實現了社區由單一的管理模式向教育、服務、幫扶、管理、救助等綜合職能轉變。

  伊春區把文體活動作為社區建設的重點之一,積極構建文化引領體系。林都社區票友協會的李清雲原本只是一名文藝熱心人,如今在社區的帶動下,她與有共同愛好的黨員、熱心人和文化人組成了票友協會,並且已經成為了社區文化活動的骨乾力量。現如今,伊春區通過建立人纔保障等機制,已組建起215支文體活動隊、9支專業文藝協會,並常年活動在社區,進一步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