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 傾心打造愛老敬老之城
2012-10-24 15:26:1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24日訊 金秋時節,在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園“長壽廊”,眾多老人伴著和煦的早陽共聚一堂,暢談各自的長壽秘訣。林蔭樹下,老年合唱團歌聲悠揚;運動場上,老年朋友玩起“花棍”,怡然自得。游人漫步其中,在欣賞老年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同時,也深切感受這座城市的愛老、敬老之風。

新世紀老年公寓舉行廚藝大賽。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老齡司司長比爾德在龍沙公園考察。

清晨,老人們在打太極拳,陶冶性情。

老年公寓護理員待老年人如自己的親人。

  齊齊哈爾市老齡辦主任邵洪哲告訴記者,如今,齊齊哈爾市已連續舉辦四屆“老年之夏音樂會”,給老年人創造展示空間。同時舉辦“孝行天下”走進齊齊哈爾大型公益活動,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蔚然成風。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老齡工作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方針,全力打造“孝親敬老之城”活動,不斷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在全社會努力營造孝親敬老良好氛圍。2011年11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榮獲由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國際老年友好型城市”榮譽獎牌。齊齊哈爾,在全國2000多個城市角逐中脫穎而出,讓魅力鶴城成為世界上第15個、我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黨政主導健全機構

  自2009年10月,齊齊哈爾市被全國老齡辦確定為“全國老年友好城市”試點市和向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國際老年友好型城市”候選市以來,市委、市政府將老齡工作作為大事、實事來抓,傾情打造“孝親敬老之城”。全市專門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22個委辦局“一把手”為成員的創建“全國老年友好型城市”領導小組,采取措施推動試點工作穩步開展。

  全市積極增加財政投入,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保障。2005年投資3000多萬元,在勞動湖風景區最佳地段新建了市第一福利院(松鶴家園),使之成為全省較大的一家公辦養老機構。2009年,投入500多萬元,為33.7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組織4萬多名老年人免費游覽紮龍自然保護區和明月島風景區。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用於5600多名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為營造濃郁的孝親敬老氛圍,齊齊哈爾市對老齡發展思路和工作機制進行大膽探索和完善,起草制定《創建“老年友好型城市”(試點城市)實施方案》、《評估辦法》,全市把建設宜居城市作為“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重要內容,聘請權威機構高水准修訂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兩年累計投入5.7億元,在中心城區新建綠地公園和游園39個,城市綠化覆蓋率、城市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0%、39.3%和10平方米。大力開展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全面實施出入口坡道改造、樓梯扶手和低位電話安裝等,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率達到80%以上。市區每500米之內建有一個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廣場,40%社區設有體育運動器材。把具有百年歷史、東北最大綜合性公園——龍沙公園,改建為“孝親敬老”主題公園,園內建立百歲老壽星“長壽廊”,配備多組老年文體器材,每天有數萬名老年人在公園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社會參與全民關懷

  作為一個國家老工業基地,齊齊哈爾市國有企業退休職工較多。針對這一情況,組織開展“百萬職工敬老活動”,全市5000多個基層工會予以熱情參加,為幾千名離退休職工辦實事1000多件,讓他們深切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尊重。

  在青春助老“鳥還巢”活動中,招募大學生志願者、醫療志願者、車友會志願者及非公企業志願者,共同發表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倡議書,號召青年人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回家吃一頓飯、陪父母逛一次街等,使越來越多“愛心小鳥”親情回歸。“鳥還巢”志願者,還飛到空巢老人家中,與其結成對子,開展陪老人聊天、做家務、醫療護理等志願服務。

  “七色玫瑰”敬老活動。采取政府購買、婦聯提供服務的方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為每位被服務老人安裝了“一鍵通”呼叫服務熱線。招聘下崗女工做家政服務員,為老人提供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陪診就醫、代繳費用等13項服務。組織“三八”紅旗集體、“三八”紅旗手志願者與貧困老年婦女結成幫帶對子,努力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安全、舒適、優美、和諧的生存環境。

  通過開展鶴城“十大孝星”和“六個優秀”評選活動,先後樹立“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全國“十大孝親敬老楷模”等一批先進典型。在農歷九月初九隆重舉辦慶祝老人節暨頒獎晚會,表彰獎勵鶴城“十佳孝親敬老楷模”、鶴城“孝親敬老之星”等先進集體和個人,以典型帶動全體,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孝親敬老氛圍,孝親敬老觀念深入人心。

  落實政策多辦實事

  齊齊哈爾市把為老年人謀福利、辦實事,作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讓老年人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全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采取加大養老保險費征繳、做好“並軌”人員養老關系接續、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等措施,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支付率和社會發放率達到100%,並連續三年為離退休人員大幅度增加養老金;在地方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將符合參保條件的“五七工”、“家屬工”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了養老保險,政府代為繳納20%的社會保險費。

  全市把2.2萬名“五保”老人納入五保供養,逐年提高救助標准;對低保對象中的“三無”老年人實行全額保障;為全市70歲以上低保老人、優撫對象、市級以上勞模每月發放5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補貼。

  同時,全市擴大老年優待范圍,自2003年起,乘坐市內公交車,70歲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費,60歲至69歲老年人享受半價。市域內公園、旅游景點、文化廣場、體育設施等,對老年人免費開放。從1999年開始,為百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營養補貼費100元(有的縣區增加到每人每月200元),每年進行一次免費體檢。

  把養老機構發展納入城市小區配套規劃,通過財政投資新建、改建和擴建公辦養老機構,鼓勵扶持民辦養老機構,使全市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到256個,全市床位總數1.5萬張,每千名老年人20張,中心城區床位數6250張,每千名老年人52.8張。自2007年以來,該市便針對社會養老機構存在行業標准缺失、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研究出臺“星級化評定養老機構”辦法。目前,已評定1~5星級養老機構60多家,並發放星級牌匾,納入政府統一監管。

  全市成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12個,其中縣級6個、街道17個、社區89個;建立社會服務組織111個,發展社區志願者6400多人,參與互助服務的老年人1600多人;建立社區日間照料室43個,社區老年活動室152個,社區公辦醫療服務機構41個;建立為老服務熱線電話128條,用於老年人緊急救援系統48個,居家養老微機管理系統34個。居家養老享受重點服務的空巢老人達到2478人、高齡老人1144人、失能老人858人,其做法已在全國推廣。

  記者直言

  讓老年人幸福地生活

  建城800多年的齊齊哈爾,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有一個世界級的金色名片——國際老年友好型城市。

  厚德載物,孝親敬老,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不斷闊步發展的鶴城得到發揚光大。在當今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快的形勢下,齊齊哈爾,這座為共和國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老工業城市,不斷繼承千百年來孝親敬老的文化傳統,日益關注老年人生活,越發重視老年人事業,尤其是“倡導老年友好理念、打造孝親敬老之城”活動的開展,完整地堅守了這份道德責任和歷史文脈,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一步傳承。走到今天,這種文化傳承已經化作這座城市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實施出入口坡道改造,安裝低位電話,全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率達到80%以上,市區每500米之內建有一個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廣場,40%社區設有體育運動器材。把百年歷史的龍沙公園,改建為“孝親敬老”主題公園,建立起百歲老壽星“長壽廊”,配備老年文體器材,每天數萬名老年人在公園鍛煉身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情,齊齊哈爾從孝親敬老的點點滴滴做起,在全社會營造出敬老、愛老的濃濃氛圍,這種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對多元文化積累形成的文脈發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已經轉化成為蓬勃向上的不竭動力,轉化成全市乾部群眾昂揚向上的乾勁和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讓老年人幸福地生活。在鶴城,敬老、尊老蔚然成風,人們在學習發達地區好做法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鼓勵老齡工作成員單位積極參與“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和打造“孝親敬老之城”。通過廣泛凝聚社會力量,拓展老齡工作空間,豐富老年友好的內涵。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