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訊 如今,走在友誼路、經緯街上,看著兩側建築上的穹頂、尖塔、精細雕花,以及每一棟樓體搭配的柔和色調,人們很難想象,就在兩三個月前,這些建築還是清一色的『灰禿禿』。
目前,我市在友誼路、經緯街沿線實施的300萬平方米裝飾性節能改造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改造後的建築盡顯歐陸風范,與新改造的道路相得益彰。
市建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市連續3年實施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程累計完成700萬平方米,改造單體建築1274棟,惠及9萬居民家庭。
老舊房屋實現『華麗轉身』
近3年來,隨著市區內新路新橋的暢通,不少沿街區域舊建築也換上了新裝。走在宣化高架橋、文昌高架橋上,完成節能改造的歐式風格居民樓外牆盡收眼底,與遠處深綠色的復古鐵藝涼亭及公交站臺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幅充滿歐陸風情的畫作。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我市在大規模路橋建設的同時,把建築節能改造與歷史文化街區風貌恢復及保護結合起來,給老房子『穿衣戴帽』,使老城區『舊貌換新顏』,也為城市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年重點實施的經緯街、友誼路兩側既有建築裝飾性節能改造,采取更換三玻節能窗、外牆粘貼保溫材料等節能方式,對屋面、外牆、門窗和供熱系統等實施保溫節能改造。同時,在建築陽臺、檐口等部位增加歐式風格濃郁的線、角、柱等建築符號,並進行屋頂鋼結構歐式造型等立面裝飾,打造出歐陸風情和濱水文化濃郁的城市環境。
新路、『新』房,提昇城市面貌
事實上,近3年來,我市與路橋建設同步推進的房屋立面節能改造工程,使許多街區環境出現了『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根本性轉變,使城區呈現出一個個『新路、新房、新面貌』的建築風貌景觀區。
在節能改造工程中還同時進行了三方面改造:一是樓內公共空間改造,修繕整飾破損樓梯間,維修安裝聲控燈,將普通單元門更換為保溫防盜門;二是建築景觀整飾改造,結合區域規劃要求和建築風格特色,進行組團式立面整體改造;三是庭院配套改造,拆除私建濫建,維修小區破損道路,完善庭院設施,綠化、美化小區環境。
在鐵路街、文政街、宣化街、文昌街、先鋒路、經緯街、友誼路等景觀街路,在道路打通或昇級改造工程的同時,建設者對沿線的老建築全部按照『歐陸風』實施了裝飾性節能改造。在友誼宮既有建築節能綜合改造示范工程中,首次突破了節能改造與修建公用古建築相結合的改造模式,不僅應用A級防火岩棉噴涂保溫新技術和薄壁輕鋼建築節能體系,實現了節能和安全雙達標,而且通過裝飾性節能改造,以修舊如舊的形式打造了友誼宮的獨特建築風格。
『穿衣戴帽』讓老住宅身價大增
我市列入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項目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臨街建築。這些建築保溫性能差、供熱采暖系統老化、建築物能耗較高、室內熱舒適感差等問題日益凸顯。為此,我市在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中,將原有的木窗、鋼窗改為隔音、抗風寒性能更高的『兩腔三玻』塑鋼窗,大大提高室內的熱環境溫度;在樓棟入口處安裝熱計量總表、室內采暖系統安裝室溫調控閥,讓居民的熱費支出看得見、摸得著。同時,對老建築易漏水的屋頂實行封閉式改造,提高了樓頂防水性能,使困擾頂層居民的漏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鐵路街沿線大部分是老房屋,有的已建成20餘年,在2010年進行了裝飾性節能改造後,不僅房屋外觀有了質的提昇,室內供暖溫度也提高了。據房屋中介機構評估,這些二手房屋每平方米的價格平均上漲了1000元左右。
改造後的建築可節能50%
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完成後,除了『舊貌換新顏』,房屋冬季保暖效果也得到大幅提昇,改造後能使室內溫度平均提高4℃,有效降低既有建築的能耗,提昇了改造區域的建築功能和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以2011年改造的200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統計數字為例,節能改造完成後,被改造建築可達到節能50%設計標准,預計每個供熱期可節約標准煤3.8萬噸,每年可節省燃料費2000萬元以上。同時,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煙塵排放量分別超過9.3萬噸、627噸、593噸和365噸,有效改善了哈爾濱市采暖季的空氣質量。
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500萬平方米。伴隨『一馬平川』與『彩虹飛架』的路橋建設,一棟棟曾經『灰頭土臉』的老建築也實現華麗轉身。新路、新橋、『新』房子,使冰城環境面貌得到整體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