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5日訊“每天一到下午三點就歸心似箭,只為能早點回家給愛車找個晚上‘睡覺’的地兒;每天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兒就是趕緊去看看停在路邊兒的車有沒有擋了別人的道兒、有沒有被刮到。剛開上車時的幸福感已然被停車難所帶來的煩惱所代替。”這是家住哈市道裡區紫金城小區很多居民的內心獨白。

紫金城小區周邊街路車滿為患。

紫金城小區地下車位很多都在閑置。
小區地下停車位價格高企,利用率僅三成;小區內禁止停車,小區周邊道路因此車滿為患;由於把車停到馬路上,不僅經常接到交警罰單,停車擋道被刮花也是常有的事兒……紫金城小區,幾乎集居民小區因停車難而出現的各類問題於一身,這也是記者選取其作為調查和剖析典型的原因所在。
現實版“搶車位”
每天上演
8日是國慶節後第一個工作日,15時左右,家住哈市道裡區紫金城小區的來先生就坐不住板凳了。“兩年前剛搬到這裡時,因為沒有固定車位,小區又禁止停車,只好在小區外面‘打游擊’,好在那時小區入住率不高,車也不多,每天都能找到停車的地方。從今年開始,隨著小區居民的增多,周邊停放的車輛越來越多,停車已然變成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每天一到快下班時,我就趕緊把手頭的工作結束,爭取早點到家,為的就是給自己的車搶一個車位。搶到後基本就不敢再動地方了,一旦開出去,回來准沒地方了。現實版‘搶車位’每天都在我們小區上演。”
新陽路一側人行道上的餐館老板對記者說:“人行道就這麼大,很多紫金城小區的居民都在搶車位。因為停車而發生爭吵的情況,光我就看見不下三四次了。”
周邊人行道全被佔
行人車縫中穿行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紫金城小區是近兩年新建成的大型居住小區,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小區內不允許業主停放私家車。在小區外,毗鄰新陽路和康安路兩條街道的人行道和部分機動車道,儼然成了該小區居民的公共停車場。
12日18時,記者站在緊靠紫金城小區的新陽路和康安路兩條街上,最大的感覺就是擠。不僅人行道上就連部分機動車道,都已被該小區的私家車擠得滿滿當當。
當日21時,記者看到,由於新陽路和康安路上的人行道上已經停滿了車輛,一些無處停車的小區居民索性把車停到行車道上,致使新陽路和康安路交口的行車通道十分狹窄。記者在小區外的人行道上數了一下,僅新陽路和康安路交口的人行道上,停放的私家車就多達200餘輛。
13日13時,記者再次來到紫金城小區附近,雖然是白天,但小區大門外的新陽路和康安路兩條街的人行道上仍舊停滿了私家車。該小區居民董女士對記者說: “現在是白天,情況還好些,每天早晚高峰時段,這兩條街道因為停滿了私家車,來往的車輛只能蝸行通過這裡。而且,小區業主們為了停車,可謂見縫插針,小區大門口由於全是車,居民進出小區只能在車縫中穿行,路過此處的行人更是如此。”
路邊亂停被刮花被貼罰單是常事
“記得剛買車時別提多高興了,終於不用再擠公交了,周末還能帶著老婆孩子出去自駕游。可是這纔兩年的時間,開車給我帶來的愉悅感已蕩然無存,只剩郁悶了。每天絞盡腦汁想能把車停在哪,有時一不小心還會被貼罰單,好不容易搶到的車位也時常會因為擋了別人的路被刮花。這樣的日子啥時是頭啊!”來先生對記者說。
記者走訪紫金城小區時了解到,小區停車空間嚴重不足,致使私家車無處停放,由此產生了一大堆連鎖反應:小區外的公共空間被擠佔、部分私家車停車擋道被刮花、亂停車被貼罰單的情況時有發生。
15日,正在紫金城門前停車的小區居民隋女士說:“如果回家晚了,新陽路和康安路的人行道上肯定找不到地方。於是我就把車停在新陽路或康安路的機動車道上,結果一個月被貼了9張罰單。後來和鄰居聊天時纔知道,小區的私家車被貼過罰單的不在少數。有了這樣的經歷,即使回來得再晚,我也得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停車,繞著小區轉幾圈找不到停車的地方是常事。有一次,我都把車停到顧鄉大街上的康安小區居民樓下了。”
記者在小區外新陽路和康安路交口的人行道上看到,最寬的地方停了四排車,最窄的地方也停了兩排。
小區居民程先生對記者說:“從今年夏天到現在,我的車已經被刮兩次了,根本找不到肇事者。”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小區多數車主在發生小刮蹭後都寧願自認倒霉。小區居民劉先生說,發生小刮碰,如果報保險公司太耽誤時間,而且報險次數多了,下一年的保費還得上漲。
小區地下停車位價高利用率僅三成
13日20時,此時多數車主已經回到家中,也是私家車停放的高峰期,然而與小區外車滿為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紫金城小區至少能停放數百臺車的地下停車場內,僅僅停著50餘臺私家車,絕大多數車位都在閑置。
“小區地下車位絕對夠用,紫金城小區目前共配備670個車位。但目前只賣出去250個,使用率只有三成多一點,大部分車位還處於閑置狀態。”紫金城小區共樂物業的張主管說,“小區一個車位賣25萬元,很多車主因此望而卻步。很多車主問完價後都表示,‘比我車還貴,還是別買了’。”
據悉,該小區現在入住的有1千多戶居民,有車的不在少數,15萬左右的車佔多數,很多車主覺得花25萬買個車位,實在不值。28歲的居民小曲說:“我是外地人,畢業後就留在哈市工作。去年父母花了80多萬在小區給我買了一套房子,為了能讓我工作和生活得更方便,又花了17萬買了車。父母覺得車停在外面不是長久的事,就打算再買個車位,可我一打聽,一個車位要25萬,我當時心裡一涼,決定不買了。父母掙錢不容易,我剛工作生活也不富裕,這車位實在太貴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紫金城小區自2010年年底進戶,住宅銷售火爆,而車位的銷售情況卻與之有著明顯的差異。一位工作人員稱:“看看外邊那車停的,並不是沒有需求。來打聽車位的業主也很多,但絕大部分業主都想租,買的人沒多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車位的價格比較高,到現在纔賣出去250個。”
小區居民宋先生說:“一個車位25萬,佔地面積不到13平方米,算下來一平方米車位的價格要兩萬元,比房子還貴幾倍,這個價格讓我們工薪族很難接受。而且,車位還沒有產權,我的車纔10萬多一點,實在覺得不值。所以我准備租個車位,但是他們只賣不租,我只能在馬路上搶車位了。”
人大代表:兩大舉措破解停車難
開發商如果把小區的車位和居民戶數比配備到1:1甚至1:2,那小區的居民可能就不會急著買車位了,而車位的價格也不會暴漲。如果小區停車位既租又賣,那麼居民還會選擇買嗎?租車位和買車位的收益差別太大了。在采訪中,一位開發商向記者透露,正是利益的驅使,促成目前哈市居民區車位配比不夠、開發商只售不租、抬高車位價格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決因這個怪圈而產生的一系列矛盾?哈市人大代表陳利銘接受采訪時說,首先,關於車位配比的問題應在明確責任後,對建設單位進行監管和處罰。早在2009年,哈市已經出臺了《哈爾濱市建設項目配建停車場(庫)和公共停車場(庫)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規定》,要求新建小區每兩戶住宅至少配建一個停車泊位。然而記者調查中了解到,在松北區、哈西新區、利民新區許多2000年以後建設的樓盤中,車位與居民住宅配比並未達標,而且相差甚遠,一般在4:1左右。怎樣處罰?《規定》中只說明應由相關部門對建設單位進行處罰,但是相關部門是誰?如何處罰?處罰的標准和依據是什麼?並未作出說明。記者在諮詢哈市住房局、建委和規劃部門後未獲其解。
關於車位價格暴漲問題,陳利銘建議,目前國家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已經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建議哈市的車位價格調控應納入房價調控的大范疇。對此,哈市物價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哈市住宅小區停車場的收費標准,只對地上、地下停車位的出租收費進行了詳細規定,出售價格一直實行市場調節價。
針對小區內車位只售不租的問題,陳利銘表示,應立法“激活”小區閑置車位,規范小區“只售不租”的行為,相關部門可對閑置的車位收取一定費用,迫使開發商降價出售或對外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