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十年感受民族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
2012-10-26 08:25: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市民“圍觀”比亞迪速銳

  東北網10月26日訊 (記者 平靜)  近十年來,汽車行業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民族汽車工業蓬勃發展,車型、價位、銷量……從十年前路上跑的近20萬元的捷達,想到現在3萬元就能購得的旗雲,汽車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走進了百姓人家。

  日前,記者走訪了汽車相關行業的從業者,從他們講述中,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種變化。

    民族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讓汽車走入千家萬戶

哈爾濱車展資料圖

哈爾濱車展資料圖

  如今汽車再也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了,尋常百姓家買車也都是最尋常的事。據了解,目前在哈爾濱每天落戶的新車就達到400多臺。看著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感嘆龍江這十年來的發展,感受著汽車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使平淡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這十年的變化可謂是天翻地覆。

 
資深媒體人王先生

  與記者相識多年的王先生是一名在龍江汽車圈裡混的老"汽車人"了,作為一名媒體人,在談起龍江近十年汽車行業的發展變化時,他感受頗多:"我之前一直是做汽車展會的,2000年的時候做汽車展會真的很難,不但汽車品牌很少、連可選擇的車型也都很少,來參展的汽車不是國外的進口車就是合資車,價格昂貴就更不用說了,一輛捷達都要近20萬元,在當時汽車真可謂是一件奢侈品,普通百姓是很難接觸到的。但是看看現在,全世界的汽車品牌都要來參展,生怕錯過了中國這塊市場,普通百姓來看車買車的比比皆是,私家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能有今天這種局面不僅要感謝國家的政策扶植,還要感謝我們自主汽車品牌的不斷努力,因為有這些自主品牌的優質汽車纔迫使過去不可一世的外國車型紛紛降價,使現在的老百姓都有了買私家車的能力。"

 

 

  談起黑龍江汽車行業這十年的發展變化,在汽車行業做了近十年的張女士說:"我是做汽車銷售的,最直接的感受當然就是價格。十年前20萬左右的老三樣是你不二的選擇,不是它有多先進,而是沒有競爭對手。自主汽車品牌這幾年的不斷發展直接刺激了市場的競爭,拉低了車價。看著街上自主品牌的出鏡率越來越高,心情真的自豪。當然了低價並不意味著低值。直噴、增壓、雙離合這些頂級的發動機技術已經出現在自主品牌的產品上了,而且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可以說我們用十年奮力追趕,現在至少不那麼落後了,所以現在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的民族汽車工業已經成為外企強大的對手。"

  在江淮暢通4S店工作了六年銷售的汪先生說:"這些年在汽車方面,變化最大的就是家庭用車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消費觀念越來越超前了。還有這兩年國家政策對汽車行業的支持太重要了,不僅增加了的汽車銷量,而且改進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提昇了生活品質。

    從曾經少數人的"奢侈品"到大眾的網絡營銷

  哈爾濱森華汽車集團副總經理王建東

  談到汽車走入百姓生活這個話題,哈爾濱森華集團的王總經理打開了他的話匣子。他說:"我是學汽車修理專業的,從2001年畢業就一直在汽車行業裡打拼,很慶幸的是,我趕上了中國汽車產業大發展的好時代,可以說我是跟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腳步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王總告訴記者,10年前,汽車行業在中國纔剛剛興起。那時候想要取得轎車銷售資格需要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審查批准,再經國家工商總局審批,而且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車型非常少,購車和車檢程序多、各種稅費高、花費時間長,買汽車基本都是少數人的專利。而現在,市場上不僅車型多樣、各種稅費也大大減少,而且遍布各大城市的上萬家各品牌的4S店讓我們有了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人們購車也越來越方便了。

  尤其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我們享受了信息時代的便利,同時也給汽車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營銷模式。現在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開始建立網上汽車銷售的專營店,將汽車網絡營銷由最初的待考期轉入運營期。王總對這麼快就有了這種轉變和革新深感欣慰。

    生活水平提高知識面廣了 百姓購車成行家

  十年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知識面廣了,綜合素質也提高了會開車能懂車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也都充分表現在了購車方面。

  談到買車的客戶,在某車行做銷售的趙先生就抱怨說:"過去來買車的人不多,而且他們從來不關心汽車的平臺、懸掛和配置一類的問題,客戶大多是企業,或是老板,我能給他們當專家。而現在來買車的客戶可不一樣了,大部分是普通工薪階層的百姓,周末的時候帶著老人孩子來選車的家庭很多,而且有些客戶還是半個行家,他可能沒開過這種車,但是他對各種性能參數了解比我們賣車的還熟,經常問一些超級專業的問題,跟他們這些鑽研汽車的行家打交道真挺累的。"

  趙先生十分感慨地對記者說,以前說中國是車輪上的國家,那時指的是自行車,現在可以說我們是汽車上的民族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雖然汽車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提高生活品質的一種工具,但是越來越多的汽車在路上,也使得中國的公路建設面臨一種挑戰。趙先生也希望,我們的道路也越修趙寬廣。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講述——用身邊小事記錄龍江變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