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6日訊 年初以來,佳木斯市上下積極克服國際經濟低迷、國內需求不足等不利影響,經濟總體實現平穩運行,積極變化和有利因素逐步增多,特別是GDP、工業、投資、消費、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標增速比上半年明顯加快,穩步攀昇。
前三季度,全市GDP完成409.5億元,同比增長13.6%,增幅較上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高於全省3.2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2.6億元,增長1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1.7億元,增長20%,工業增加值136.2億元,增長20.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5.2億元,增長9.5%。
現代農業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種植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快,水稻和玉米作物面積實現“雙百萬”增長,分別達到800萬畝和689萬畝,分別新增140.9萬畝和105.7萬畝。現代農業服務和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其中引湯灌區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投資5566萬元,佔全年計劃的46.4%。場縣合作和新農村建設取得積極成果,糧食生產跨上新臺階,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全市糧食產量預計為168億斤,增產2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九連增”。畜牧業發展平穩,肉、蛋、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4%、6.7%和7.7%。造林30.18萬畝,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目標。
工業平穩回昇保持高位運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7.1億元,同比增長22.3%,增幅高於上半年3.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2.5個百分點。前8個月,工業利稅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3.1%和9.2%,分別比上半年回昇13.9和12.5個百分點,整體呈現平穩回昇態勢。工業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前三季度規上用電量同比增長5.1%,較上半年下降11.6個百分點。
全市工業保持高位運行,主要得益於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以及縣域工業拉動。一是重點行業保持較快增速。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建材工業、林木產品加工業三個重點行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32.2%、29.9%和76.3%,拉動全市產值同比上昇19.1個百分點,支柱產業帶動作用明顯。二是重點企業保持較快增長。電機股份、北方水泥、沃爾德電纜、陽光生化、益海糧油等24戶重點企業強勢拉動,累計實現產值164.9億元,拉動全市產值同比上昇8.3個百分點。三是縣域工業加快成長拉動作用增強。實現產值199.5億元,同比增長43.8%,拉動全市產值同比上昇16.3個百分點。各縣(市)產值增幅均在19%以上。四是新進規模企業拉動作用顯現,去年底和今年累計共新增規上企業18戶,實現產值16.1億元,拉動產值上昇5.6個百分點。
內需增速進一步加快。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6.8億元,同比增長39.6%,增幅比上半年加快3.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06.8億元,同比增長65.4%,佔比為45.1%。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國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21.5億元,同比增長39.2%;實際利用外資13678萬美元,同比增長7.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94.0億元,同比增長15.3%,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4個百分點。物價保持穩定,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同比增長3.7%,較去年同期下降2.7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6.8個百分點,但總體依然上漲5.1%,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昇1.5個百分點。
產業項目取得新突破。全市共開復工規模以上產業項目474項,同比增加191項;累計完成投資150.3億元,同比增長80%,佔全部投資比重達到63.5%,拉動投資增長39.4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9.4%。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8個,同比增加32項,完成投資68.9億元,同比增長72.3%,是全市產業項目建設數量最多、投資規模最大、拉動能力最強的一年;特別是以我市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產業項目——泉林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開工建設為標志,我市納入省重點推進的38個產業項目,已全部實現開復工建設。
金融業發展保持較好態勢。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761.4億元,較年初增長8.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30億元,較年初增長19.4%;存貸比達到69.6%,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累計發展到35家,注冊資本達到12億元。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業實現稅收5834萬元,增長114%。金融對經濟增長和財政的支橕作用進一步增強。
民生工作取得新進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1658元,同比增長14.2%,增幅創五年來同期新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3%,城鄉居民養老、醫療等保障指標均已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目標。保障性安居工程總體進展良好。今年已新開工24562套,綜合開工率為105.5%。2011年全市結轉保障性安居工程23555套,大部分將於今年年底前竣工入住,屆時將超額完成與省簽訂的竣工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