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6日訊 在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呈現明顯放緩跡象的大背景下,雞東縣委、縣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以市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民生改善,立足縣情,按照“拉長產業鏈、培植增長點”的思路,適時調整經濟結構和布局,以招商引資聚建大園區、引進大項目、做強六大產業,支橕縣域經濟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加快富民強縣進程。今年前三季度,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13億元,比去年增長17.3%,創歷史新高。
在調整經濟結構上,雞東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首先想到的是做好資源大文章,圍繞重點發展煤焦電化、非煤礦產資源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和新型建材、新能源、北藥等六大產業,做到“吃”煤吃出名堂,讓非煤“飛”出鳳凰,堅持高標准謀劃、高標准定位、高效率建設煤焦電化循環工業園區、食品工業園區、貴重金屬工業園區。其中,煤焦電化循環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75公頃,計劃總投資264億元,並按照“一區多園”模式,設立無煙煤深加工、煤焦電化、PVC樹脂、煤化工4個特色產業園,現已入駐企業9家,入駐的寶鑫公司充分利用雞東縣無煙煤資源富集的優勢,引進資金5億元,適時新上年產4萬噸碳化硅產業項目,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目前,該項目動力車間、碳化硅車間土建工程建設已進入尾聲,設備正在安裝,已完成投資4億元。達產達效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上繳稅金6393萬元。同時,該縣通過整合資源,發揮園區的集聚優勢,形成產業集群,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積極營造“來則能上,上則能快”的項目建設環境,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目前,該縣三大園區已入駐企業15家,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前景十分廣闊。
該縣把大項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頭戲,實行了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項政策、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推行縣級領導包園區、包項目,基層部門包服務、包推進、包落實的“包保”責任制,重點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用地、道路等各種難題。同時,縣委、縣政府還成立了重點項目推進組,跟蹤問效,確保大項目盡快投產達效。今年,該縣新上大項目30個,總投資28.9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個,5000萬元—1億元項目5個,1000萬元—5000萬元項目17個,涉及工業項目22個,城建項目8個。全部達產達效後,年可新增銷售收入51.42億元,上繳稅金3.4億元。到目前,全縣大項目建設已完成投資13.79億元,已有15個大項目竣工並陸續投產,其餘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或已進入收獲期。黑龍江東鑫礦業有限公司投資6.61億元,新上的多金屬礦產整裝勘查開發項目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達產後,每年可開發銅50萬噸,鉬10萬噸,年產銅粉2000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上繳稅金2000萬元。與此同時,由黑龍江奧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75億元新上的石墨深加工項目現已竣工,目前,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46億元,上繳稅金2800萬元。雞東巨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9300萬元,新上的120萬噸洗煤項目土建工程已竣工,眼下,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達產達效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9.43億元,上繳稅金5600萬元。
重點項目對雞東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迅速顯現出來,縣內工業由小、散到成規模、立支柱、出效益。北方焦化有限公司、雞東巨田能源有限公司、黑龍江博旺飼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正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寶泉無煙煤炭公司等23個投資超千萬元的規模以上工業項目相繼落戶雞東。前三季度,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2.54億元、增加值10.52億元,銷售收入24.68億元、利稅3.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5.3%、42.3%、22.6%和32%,均創歷史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