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7日訊 記者從省農委獲悉,截至26日,我省大豆、薯類已全部收獲完畢,水稻、玉米收獲已進入最後衝刺和收官階段。當前各糧食主產區的廣大乾部群眾正全員上陣,科學調配機械,全力搶收快收。
為激勵各地搶收快收精收,省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對收獲難度大、秋收完成時間早、標准高、效果好的市縣給予獎勵。各地也都結合實際,出臺了具體扶持政策。全省水稻生產第一大縣富錦市,對倒伏水稻人工收獲每畝補貼50元;對新改裝的水稻收獲機械實際作業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每臺補貼2萬元;對村集體建設晾曬場(大於0.5公頃)每畝補貼100元;對從外地調入水稻收獲機的中介人按收獲面積給予1000元到3000元獎勵。目前,富錦市水稻收獲已達八成,其中收獲倒伏水稻22萬畝,新闢建晾曬場500多個,改裝收獲機械400多臺,調入外地收獲機械600多臺套,市政府已兌付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此外,各地還開設綠色通道,對跨區作業運載收獲機械的車輛,免收過路費、過橋費,確保各地秋收機械運輸及時到位、跨區作業無阻。
為強化督導服務,確保秋收全勝,全省農口乾部大下基層,深入一線督導服務。省農委成立了6個秋季農業生產督導組,由11名委領導帶隊,抽調36個處(局、室、辦、站)乾部和農業專家,深入到除大興安嶺之外的12個市,全面督導秋收生產,千方百計解決秋收生產遇到的實際問題;真幫實促,全力以赴加快各地秋收進度。督導組成員幫助農民改裝收獲機械、宣講扶持政策、指導糧食晾曬、提供糧食價格信息等,有力地促進了秋收生產。省農機部門積極指導各地采取輪式改履帶、二驅改四驅、割臺加剝輪等辦法改裝收獲機械,有效解決了機車進地難、收獲難問題。秋收期間,全省共改裝農機具1000多臺,有力推進了機械化收獲。全省墾區積極開展場縣共建,在加快本地收獲進度同時,積極騰出機械力量到地方作業,加快了農村秋收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