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0月29日訊 今年,安達市與安達畜牧場共建了5萬畝的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區,通過共建園區,加快了實用高效現代化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了農民耕作水平的整體提昇,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2011年省農墾總局與我市市政府簽署合作共建框架協議以來,雙方合作共建領域已經拓展到工貿、農牧、社會事業三大類,合作項目達47項,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協調發展。
省農墾總局和我市率先在乾部交流、科技培訓、人纔共享上實行共建,省農墾總局選調多名優秀領導乾部到10個縣(市)區掛職副縣(市)區長和農委副主任具體主抓農業生產工作。去年秋整地期間,農墾又派出11名技術人員分赴各縣(市)區指導秋整地的農機作業。在今年的備春耕生產期間,從農墾建三江管局聘請了水稻和玉米生產專家在10個縣(市)區做了10場巡回講座,省農墾總局還選派了11名技術人員指導水稻智能催芽基地建設,人纔共建為場市共建提供了良好的人纔保障和組織保障,推動了我市現代化大農業建設。
項目共建謀劃雙贏發展。2009年以來,省農墾總局和市政府合作組建了10個農機合作社。在組建合作社過程中,我市為農墾協調、審批提供場庫棚建設用地11萬多平方米,農墾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了10個高標准的農機合作社場庫棚。目前,場縣共建農機合作社已實現了整市覆蓋。我市通過組織協調集約農民土地50萬畝承包給10個合作社,合作社通過全面應用先進的工藝技術組裝措施,實行模式化栽培,規模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地方農機作業水平和規模集約經營水平。
科技共建共享先進成果。我市農民已在“建三江”、周邊農場開發水田150多萬畝,通過開展水稻栽培互動既傳播了我市的先進水稻栽培技術,又帶回了農場先進的管理經驗。同時利用場縣共建農機合作社、周邊農場大型機械多,耕作效果好等優勢開展農機跨區作業,跨區作業面積逐年增加,去年共完成跨區作業1200多萬標畝,僅秋整地大壟作業面積就達到了7萬多畝。通過與農場合作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56處,進行了玉米模式化栽培、大豆窄行密植、大豆壟三栽培等新技術示范。
小城鎮共建推進一體化發展。推進以“四統一”為主的小城鎮共建,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實現城鎮共建共享。綏棱縣把四海店鎮全部交給農場整合建設,四海店鎮政府所在地的580戶居民2500人入住農場小城鎮。同時規劃實施了安達市五撮房屯、蔡家窩棚屯119戶470人,慶安縣青山屯、?圍子屯、牛天成屯430戶1800人,海倫市第二良種場和海倫市所屬雙建村3個自然屯、雙安村3個自然屯、雙豐村8個自然屯、通肯河林場,約4000戶9660人的整體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