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10月29日訊 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因此工業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伊春市以新興工業化為方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特色產業為支橕,以骨乾企業為龍頭,逐步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工業經濟呈現經濟總量不斷增長、技術改造不斷深化、內部結構不斷優化的良好局面。
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規模以上工業提高門檻(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後,全市有105戶規模以上工業。1至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21億元,同比增長12.3%。輕工業發展加快,實現增加值8.52億元,同比增長17.7%。重工業比重超過七成,實現增加值22.69億元,同比增長10.2%。小型企業輕裝上陣,發展速度加快,增速快於大中型企業16.3個百分點。國有控股企業、私營企業增幅較高。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3.88億元,同比增長12.8%。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11.86億元,同比增長20%。
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總體水平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工業在平穩發展的同時,注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把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淘汰落後作為改造的重點,堅持走投入少、產出高、消耗低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取得積極進展。冶金行業和水泥行業淘汰了落後的生產能力,淘汰部分落後發電和供熱設備。推進資源循環利用,鋼渣、粉煤灰的綜合利用率達到100%,木材加工剩餘物吃乾榨淨,昔日的“三座大山”已經變廢為寶。
工業行業蓬勃發展。1至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有八成行業保持不同程度增長,紡織業增長71.1%、有色金屬采礦業增長45.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6.2%、家具制造業增長24.3%、酒、飲料制造業增長22.9%、木材加工業增長17.3%。全市21個縣區局中,七成縣區局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增速在20%的有11個縣區局,其中,五營區和嘉蔭縣增長30%以上。
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全市緊緊圍繞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昇級,加快了新興產業和接續產業發展的步伐,培育和發展了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冶金建材及礦產開發、木材精深加工、食品加工、醫藥、新能源等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以優勢產業為支橕的產業格局,經濟發展方式出現了積極變化,有力地帶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經濟發展緊緊圍繞資源做深度開發,林木產品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形成以家具、人造板、小木制品為主導的木材加工行業;醫藥、食品加工依托林區資源搞特色產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