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教師心理健康受到關注 哈爾濱多數教師『心理亞健康』
2012-11-01 09:21:02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慕海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日訊 近日,溫嶺幼兒教師顏艷紅因虐童被刑拘,人們對其譴責之餘,也開始關注師德、教師素質之外的教師心理健康。哈市一項課題研究顯示,中小學教師是『職業倦怠』高發群體,哈市160位教師接受了問卷調查,其中32.5%的人認為『教師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只是程度不同』——

  『心情不好』、『氣不太順』、『看著那麼高的一摞摞作業等著自己去批,想哭的心都有』、『看到學生就煩,特別是那些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哈市香坊區一所中學的方老師偶爾會出現惡劣情緒。

  方老師今年39歲,在教師崗位上工作了整整17年,是這所中學的市級骨乾教師,算得上小有名氣的『名師』。

  方老師面對教師心理問題的調查,毫不掩飾地對記者說:『我覺得我和我身邊的同事都需要定期看心理醫生。不是我們有心理疾病,但偶發的惡劣情緒,幾乎每個人都有。尤其在我這個年齡,工作上是骨乾,擔子壓得重;家裡上有老下有小,操心事也不少。』方老師直言,當情緒惡劣時,對待學生往往就『氣不順』,批評就會多,聲調就會高,可以商量解決的問題就會變為嚴厲說教……

  方老師說,現在整個社會壓力都大,但教師這個職業比較特殊,別人壓力大時可以躲一邊,而我們情緒惡劣時也必須面對學生。

  還好,方老師有調整自己的方法。她說,當感覺自己『有問題』時,會盡量把手頭工作放一放,比如學生作業會遲一天批改;班級管理交給班乾部,不再每節下課都到班裡轉一圈;學生的問題暫時緩一緩,明後天再去解決;關掉手機不接聽家長電話。方老師說,一般的心理問題一兩天內都可以調整過來。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心理學教研室邱曉惠博士表示,教師的心理狀況不僅會影響教師本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還直接影響其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現在很多學校都為教師定期體檢,但心理體檢卻一直空白。只有自身心理健康的教師纔能教出心理健康、陽光向上的學生。

  多數教師

  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哈市大多數中小學教師處於『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教育行政部門應在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普及提高的基礎上,重點針對心理亞健康群體開展工作

  哈爾濱學院的李家強老師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關注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並對此進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他並非教育心理學科班出身,但有多篇關於教師心理問題和職業倦怠的研究性論文刊發在國家一級刊物上,並完成了多項關於教師心理健康與職業倦怠的相關科研項目。

  李家強的妻子、親屬、同學、朋友中有很多中小學教師,在他們身上,李家強發現了類似問題,他試圖通過調查研究,尋求一個有效解決方法。

  李家強曾對哈市市區160位中小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在『你對承擔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否感到緊迫、有壓力』問題中,有39.5%的人認為『壓力較大,總有緊迫感』;有53.5%的人認為『有壓力,但可以承受』。在『中小學教師自身心理健康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問題中,有62%的人認為『會產生較大影響』;23.3%的人認為『影響非常大』。調查總體顯示,48.1%的教師認為『教師群體心理狀況比較健康,問題較少,即使有問題也較輕微』;12.4%的教師認為『個別教師有心理障礙』;32.5%的教師認為『教師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只是程度不同』;7%的教師認為『健康,無問題』。

  通過近十年的連續跟蹤調查,李家強發現,中小學教師的心理亞健康征候群有悄然擴大的趨勢。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曾對遼寧省168所城鄉中小學2292名教師進行過心理測評,結果是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的心理問題屬於輕度,16.56%的教師的心理問題屬於中度,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

  不能把所有問題

  都往師德『筐』裡裝

  現在個別教師是存在師德問題,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歸咎於『師德』。教師心理問題帶來的隱患如不及時解決,由於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勢必會比其他行業從業者發生的心理問題帶來更大社會影響

  當記者將『顏艷紅「虐童」事件』與『教師心理問題』並提時,李家強表示,這兩個問題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問題。顏艷紅『虐童』已觸犯了法律,她的行為體現了個別教師喪失師德,不具備一名教師的基本素質。而『教師心理問題』則是探討一名合格教師,由於長期面對單一群體,進行重復性工作而引發的心理問題。這是每個正常人在職業生涯中都有可能面對的問題,只不過因為教師工作的特殊性,社會應該給予更多關注。

  李家強多年調研的結果顯示,一般職業倦怠的周期是3至5年。如果一個人在同一崗位上,面對單一的服務群體,進行簡單重復勞動,3到5年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所以現在很多單位制定了『輪崗』制度,這是克服職業倦怠的有效方法。

  由於教師工作的特殊性,頻繁輪換不利於教育工作的開展;另外教師的工作內容又相對固定,教學內容基本不變,盡管在教改中課程有一定調整,但是這種調整都是『微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新內容不足以刺激教師心理,這就使教師這個行業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成為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而教師這種由於心理因素而產生的職業倦怠,勢必會對其工作產生影響。 教師的職業倦怠

  越來越多體現『冷暴力』

  人們判斷一位教師是否有心理問題,往往只從『顯性特征』來評斷。比如某位老師易怒,經常責罵甚至體罰學生,常與家長發生衝突等。但李家強多年的調查研究顯示,現在教師的職業倦怠表現得越來越隱蔽

  李家強在調查中了解到,當教師處於心理疲勞期時,最明顯的反映就是對待學生簡單、急躁,甚至粗暴。

  從2004年起至今,李家強未間斷地對哈市初中教師心理問題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即便是一個平日裡非常和藹可親的老師,處於心理疲勞期時也會經常表現得易怒、愛訓斥人,對工作的控制能力和成就感均下降。

  『心理疲勞期』是每個在職場工作的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並周期性出現。這並不是疾病,而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現象。大部分人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來恢復。但是,如果這種疲勞期現象沒有在短期內消退,持續一周到10天以上,就必須引起關注,因為這種心理疲勞就會發展為職業倦怠。教師行業的職業倦怠行為施加對象恰恰是孩子。長期以往,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業,還可能導致部分學生難以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導致其厭學、倦學。

  李家強說,近年來體罰、責罵學生的現象逐漸減少,但是『冷暴力』比例卻在上昇,這是更加隱蔽的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對待學生不聞不問;班級管理全都由學生『自治』,還美其名曰『自我管理』;學生曾讓老師無法忍受的『調皮搗蛋』行為全都被漠視,將其當做『透明體』……李家強說,這種『冷漠』,不同於過激行為,不會引起關注,但是危害卻同樣不容忽視。

  哈爾濱市婦幼保健所心理學專家於德澧說,相對於體罰給孩子造成的身體傷害,『冷暴力』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更不易被發現,同時也更難恢復。如果孩子的心理創傷得不到及時發現與治療,有可能給他帶來自卑、孤僻等性格缺陷,還可能導致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明確規定,未成年人有受保護權。受保護權就是指未成年人享有不受歧視、虐待和忽視的權利。教師的『冷暴力』,嚴格地說,也是一種違法行為。

  學生需要快樂

  教師更需要快樂

  對哈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的相關調查中,『影響教師心理健康最主要因素』,有58.9%的人認為是由於『工作長期超負荷』造成的,28.7%的人認為是由於『社會對教師要求和期望過高,教師思想負擔重』造成的。專家認為,學生需要快樂,教師更需要快樂

  據了解,目前哈市學校對中小學教師的評價,大都是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德』和『能』方面的評價屬於素質評價,『勤』屬於行為評價,『績』屬於效果評價。但是評價模式上主要針對的還是教師的顯性工作,比如工作量、學生考試成績等,卻往往忽視了隱性工作,比如學生的品德教育、思想引領、心理疏導等。道德水平、師德學風雖然也重要,但是較之功利性、實用性極強的『分數指標』明顯疲軟。

  而各級教育主管單位負責教師培訓的師訓部門,更多偏重的是對教師教育、教學素質的培訓。在社會和教育行政部門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學生心理問題時,對教師心理問題的關注還缺乏規范性和制度性。個別開展對教師心理輔導的學校,也只是由校領導或教務主任等管理人員兼職『惡補』一下相關心理知識便『匆匆』上陣。即使這樣的心理輔導,往往一年裡也只有一兩次。

  李家強認為,過多的『剛性考評指標』,是造成教師壓力的主要原因。現在有的學校對於校級骨乾教師、區級骨乾教師和市級骨乾教師都有不同篇數的科研論文發表要求,這無形中給教師帶來了工作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同樣是激勵教師寫論文,如果換一個方式,比如發表一篇論文,學校給予相應獎勵,效果會完全不一樣。『一刀切』的剛性評價不是科學方法。

  在保證學校教學的連貫性和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學校可以偶爾、小范圍地對教師進行一下崗位輪換。比如平時教一班二班的老師,調整為教三班四班,時間可能就是短短的一周或幾天,教學內容和方法都不變,但是老師的『服務對象』變了,一樣可以給教師的心理帶來新鮮刺激,防止其產生職業倦怠。李家強在實際調查中已經明顯感受到這種方法實施後的效果,有很多教師表示,臨時為別的班帶幾節課後,就會刺激自己產生職業興奮。『這種打破常規的小調整,也是一個快樂自己、快樂別人的過程。』

  專家支招

  哈市很多中小學教師表示,在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倦怠情緒。對此,專家總結出幾項對策:

  ——鑒於教師工作的特殊性,無法改變相對固定的工作內容、相對固定的工作對象、相對固定的工作方式,教師們可以自己運用一些小方法來調整。比如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多作短期規劃,以兩三年一個周期為佳,讓這種短期規劃一個接一個地貫穿整個職業生涯。這其實就是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這樣就能夠經常體會到實現目標後的成功喜悅,也會增加實現下一個目標的動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緩解職業壓力的好辦法,可以用『訴說』來減壓。對此哈市心理學專家張聰沛說,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減壓』方法,從心理學上講叫『尋求支橕』。培根說,『把你的快樂分享給朋友,你會得到雙倍快樂;把你的懮愁訴說給朋友,你會減少一半痛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李家強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學校中擁有良好人際關系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好於那些所謂的『各色』人。這與性格內向還是外向無關,外向人一樣也會心理失衡。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