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景和社區上心居民就業 開發就業崗位6400餘個
2012-11-01 11:45:1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夏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日訊 哈市景和社區的實踐說明,建設文明社區的核心內涵是讓居民安居樂業。他們認為,千方百計幫助居民尋求到就業或創業的路子,讓居民體驗到社區如家的必要性,纔能使社區的各項工作成為全體居民的自覺行動,把社區建設成人們就業的始點,安居的家園。在當前就業壓力依然很大的形勢下,景和社區的經驗非常值得各社區借鑒。

  居民到景和社區諮詢

  居民在社區圖書館內看報紙

  29日,當記者走進位於哈市香坊區三合路上的百姓廚堂三八飯店時,老板娘李艷紅正忙著給飯店的老顧客打電話,“喂,我是百姓廚堂的李艷紅,我家飯店改名叫三八飯店了,放心,老板沒變,味道也沒變,沒事常來光顧吧……”和老顧客都交代完,李艷紅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和記者講起了自己的創業經。

  1

  創業經有資金支橕

  5年前,29歲的李艷紅孩子剛剛出生,家裡的老人常年需要服藥,她和愛人在私企每月僅有2000多元的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迫於生活壓力,李艷紅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當時的想法就是掙錢,孩子那麼小,我們還得照顧老人,我想做生意也許時間會寬松一些,收入也會富裕一些。”李艷紅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愛人,夫妻倆一合計,敢想就得敢做,他們向親友借了一部分錢,又在社區申請了2萬元的小額貸款,就這樣,一間60平米僅能擺放4張桌子的小吃部開業了。回想當初,李艷紅坦言,自己是幸運的,飯店一直很紅火,日子也漸漸有了起色。今年年初,為了擴展經營,李艷紅將那間60平米的小店盤了出去,在三合路上開了一間400多平米,上下兩層的飯店,取名“百姓廚堂”。確定飯店的位置後,李艷紅就找到了景和社區勞動保障站站長劉向紅,希望能夠由社區幫助申請小額貸款10萬元作為飯店的周轉資金,“劉站長在創業方面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信心,她很快就幫我申請到了貸款。”

  有了貸款,李艷紅夫妻將飯店經營得有聲有色。現在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李艷紅還請了一個人在家照顧父母,家裡省心了,在事業上就更有了拼勁兒。“社區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如同我的姐妹,多虧了她們的幫助,纔有了我的今天,我不但自己要富起來,還要幫助更多的人富起來。”懷揣著這樣的想法,李艷紅的“百姓廚堂”帶動了30多人就業,最早在李艷紅的小店裡做服務員的張亮和劉麗,一路見證了李艷紅飯店的成長歷程,5年的時間裡,他們二人不僅賺夠了房子還成了家。現在在“百姓廚堂”做經理的張亮和劉麗也想自己創業開一家飯店。

  前段時間,景和社區的劉向紅站長又給李艷紅打了個電話,通知她去參加社區組織的創業培訓。李艷紅通過這次培訓,在經營方面有了很多新的創意和感悟。她給自己確立了目標,兩年之內還清小額貸款,並且再開一家和現在飯店同等規模的連鎖餐廳。

  2

  社區代辦小額貸款

  在景和社區,像李艷紅這樣依靠社區小額貸款成功創業的人還有很多。是什麼樣的社區,可以幫助那麼多的居民找到創業的勇氣、就業的信心?帶著疑問,記者來到了哈市香坊區大慶街道景和社區的辦公大廳。在這裡,記者看到,負責就業再就業窗口的工作人員正忙碌著,前來辦理小額貸款的社區居民絡繹不絕,有的居民前來諮詢關於辦理小額貸款的相關事宜,還有的居民將准備好的材料送到社區辦公大廳請工作人員幫忙核對……據景和社區勞動保障站站長劉向紅介紹,景和社區現在失業人員幾乎沒有了,凡有點勞動能力的居民,社區都給找到了工作。

  記者在辦公大廳的就業再就業窗口碰到了外來務工人員劉懷宇,他是專門來感謝景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的。“我在工地打工多年存下了一些積蓄,今年年初,我在景和社區內租了一處商品房想開個包子鋪,並把老家的妻女接來,一來想著妻子可以幫助我賣包子,二來希望女兒再長大點兒可以在城裡接受教育。”打工多年,劉懷宇想自己當一回老板。因為資金有限,他想通過社區辦理小額貸款,但自己是進城務工人員,現在也沒有哈市戶口,能享受和城裡人一樣的待遇嗎?再三考慮後,他還是找到了社區內勞動保障站的劉向紅站長。“在了解到我的顧慮後,劉站長告訴我,像我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雖然沒有哈市的戶籍,但只要辦理了《進城人員就業證》,就同樣可以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就業服務。辦了《進城人員就業證》,還可以換領《就業失業登記證》,並享受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等服務。”聽了劉站長的介紹,劉懷宇終於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工作人員的積極幫助下,他順利地申請到了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現在,他和妻子開的包子鋪特別火,他做的包子已經成為了很多社區居民喜愛的早餐食品。看著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劉懷宇感慨萬千,“真沒想到,在景和社區我能和其他城裡人一樣申請到小額擔保貸款,生活在這樣的社區真舒心!”

  劉向紅站長還介紹,為充分發揮小額貸款扶持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景和社區積極為轄區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845萬元。貸款發放後,社區每季度主動與貸款人員交流,並帶領失業人員到經營好的店面借鑒經驗。貸款期限臨近時,社區的工作人員會主動上門提醒,從而提高了貸款個人信用。

  3

  千方百計開闢就業渠道

  勞動人口就業率達97%

  景和社區成立於2007年末,辦公地點為面向主街的一樓,為民服務非常便利。轄區面積0.8平方公裡,現有6個居民小區,居民4290戶,12193人,主要以原東光廠下崗待業職工為主。幾年來,社區共有下崗待業者2494人,其中2420人實現了再就業,就業率達97%,其中484名困難就業人員有470人實現了再就業,就業率也達97%。社區還把基層就業服務作為最大的民生服務項目,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活動。除了每年國家、省、市統一開展的“再就業援助周”、“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和“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周”等活動外,社區針對不同群體開展有特色的活動,如三八節“婦女招聘會”,“八一”建軍節的“軍嫂援助活動日”,針對殘疾人的“殘疾人援助周”,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的“一幫一結對子”等援助服務活動,有針對性為失業人員、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提供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崗位對接。

  社區居民陳麗雲是一名無業人員,由於年齡偏大又沒有什麼技能,一直從事體力勞動,今年年初腿部腫痛,變形,走路一瘸一拐,在社區人員入戶走訪失業人員時得知她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自從她的腿有病後很少出門,還經常在家裡偷偷哭,家裡沒有生活來源,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我這麼大年紀了,腿又出了毛病,以後不就是個廢人了嗎?”聽了她的想法,社區工作人員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讓她從陰影中走出來,社區還千方百計為她尋找就業機會,提供就業信息。首先幫她辦理了殘疾證和失業證,又通過多方協調,她現在被殘聯招聘為殘聯協管員,並簽訂了三年的勞動合同。現在陳麗雲生活有了保障,對人生的態度也有了改變,逢人就說:“沒想到我還能為更多的殘疾人服務,感謝社區給我提供的就業機會,我一定要珍惜”。

  轄區居民趙明宇大學畢業後四處求職,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由此產生悲觀情緒。景和社區大學生協理員劉虹了解這一情況後,通過跟他談心,了解他英語達到了6級,根據他的這一特長,馬上與轄區多所文化學校聯系,終於在門萊外語文化學校為他找到了英語教師的崗位,現在他已經是這所學校頗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轄區無業人員焦陽、王志新參加培訓後,在培訓老師和專家團的指導下開辦了社區唯一的一家娃娃寵物用品店,由於項目新穎,後續服務到位,寵物店開得紅紅火火,成功實現了自主創業,還安置了2名失業人員就業。

  4

  開發就業崗位6400餘個

  安置失業人員3265人次

  景和社區還通過網格化管理將轄區內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國有集體大中型企業以及各類民辦、私營、個體等用工情況、簽訂勞動合同情況、企業用工需求等全部進行了登記,建立空崗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利用網絡,和省、市、區職介、人纔網進行對接,實現資源共享,認真做好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安置工作。

  幾年來,景和社區共開發餐飲、保潔保綠、家政、便民服務、勞務輸出等就業崗位6400餘個,共安置失業人員3265人次。先後榮獲了哈爾濱市級充分就業社區,省級充分就業星級社區、省級特色示范社區、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榮譽稱號。日前,記者從香坊區獲悉,景和社區獲評國家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此次全國共評選出100個國家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

  現在的景和社區,居民們熱愛生活,努力工作;社區內的老人也積極參加社區開辦的老年大學,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社區的治安越來越好,幸福的氛圍也越來越濃。景和社區的群眾組建了書法、繪畫、文藝、乒乓球、曲子隊等五支業餘文體隊伍,每年的社區鄰居節,這些熱愛文體的居民都會積極排練表演節目,為社區的文化事業獻一份力。很多居民還自發成為了社區志願者,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需要幫忙,這些志願者首當其衝,不但替社區的工作人員減輕了工作量,還增進了鄰裡間的感情,讓整個社區變成了一個人情味兒濃厚的大家庭。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