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續寫林都消防新輝煌——記伊春市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李傳軍
2012-11-01 15:16: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田曉亮 張雋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日訊(田曉亮 記者張雋珊)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危難之際快速到達現場,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營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他們默默無聞用行動感染著人民,感動著龍江。

 支隊長李傳軍與官兵一同建設營區。

  伊春,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腹地。2008年10月,伊春市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李傳軍帶領黨委一班人,進駐伊春開展消防工作,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公安消防隊伍的穩定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跑遍了19個區(局),協調他們對部分原有消防隊伍進行了合理整合,有的全部保留,成立森林撲火隊,同時協調當地政府對其他人員也進行了合理安排,保障無一人因現役部隊進駐而失業下崗。”李傳軍說道。

消防隊員在競賽中奮力拼搏。

  2009年以前,伊春市共有63臺執勤車輛,其中24臺超期服役,平均每個中隊實有1.4臺可用執勤車輛,滅火防護裝備很少,僅能滿足滅火工作的基本需要、搶險救援等特種裝備幾乎為零,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滅火和搶險救援工作的需要。為此,李傳軍與後勤部門專門制定了《伊春市城鎮防火工程建設方案》,逐步加大了消防車輛裝備器材建設力度,大力優化車輛器材及基層指戰員個人防護裝備,先後購置了各種消防車輛55臺,行政車輛26臺,常規器材及防護裝備10000餘件套,有效提昇了部隊滅火和搶險救援的能力。

消防知識走進校園。

  2009年2月21日,大批官兵正式進駐基層大隊。針對滅火救援實戰中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李傳軍在全市范圍內先後部署開展了“提高戰術水平,增強實戰能力”競賽、打造鐵軍苦練100天、滅火救援理論培訓班等50餘項專項活動。


   進駐當年,他率領支隊指戰員先後勝利完成了“4•27”森林大火撲救戰斗中火線阻擊、殘火撲救等任務,並指揮官兵在鐵力大橋倒塌、抗洪救災等戰斗中,共搶救被困群眾近百名,迅速得到了黨委政府和伊春百姓的認可。

嶄新的營房裝備。

  2010年,支隊掛牌成立了“伊春市應急救援支隊”,組建了消防搜救犬隊並投入執勤,部隊戰斗力進一步提高。在“8•16”鞭炮廠爆炸搶險救援行動中,李傳軍果斷布置了“救人、防爆、控火同時進行”、“平面控火,立體水幕防止飛火竄入庫房,嚴防發生爆炸”等戰術,指揮並參與搶救輕重傷員40人,挖掘遇難者遺體12具,成功保護了內存47.7噸黑火藥的原料庫和成品庫,以及2.2萬立方米木材原料、200餘戶居民的安全,疏散群眾4000餘人,撲滅燃燒區面積2.8萬平方米,參戰官兵無一傷亡。2010年,支隊高票當選了2010“感動龍江”年度群體和“感動伊春”特別獎;市政府授予消防支隊“保衛林都平安功勛集體”榮譽稱號;支隊和伊春區大隊被公安部記集體二等功。

鐵軍比武班組。

  伊春支隊進駐四年來,無一起重大違紀案件發生,這與李傳軍以貫徹落實“兩個文件”為主線的紀檢工作方針密不可分。四年來,李傳軍對基層大隊明察暗訪50餘次,發送廉政提示短信180條,在乾部晉職調整等環節做到了紀委全程監督;邀請各界人士走進警營座談25次;設立了廉政舉報箱,公布了舉報電話,依托一體化服務平臺在消防互聯網上設立了舉報投訴平臺;開展了廉政征文、主題演講、書法攝影比賽等活動,有效推動了部隊的廉政建設。

  此外,支隊還通過建立網絡辦公平臺,簡化工作程序,制作發放警民聯系卡,設立執法監督舉報電話,公開執法辦案程序,制定實施《便民利民十三項工作措施》,提高社會滿意度。在市政府舉辦的“百企萬民評服務”活動中,支隊連續三年蟬聯榜首。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他的辛勤付出,離不開他的精心指導,他始終堅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的領導作風,用無聲的語言和真實的行動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