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日訊 記者從哈爾濱市婦女培訓學校獲悉,為緩解社會對男性醫療陪護的需求,該學校於2005年首家開辦男陪護培訓專業,截至目前共有男性陪護員700餘人獲得了國家資質認證的陪護證,這些男陪護被『分配』到哈市各大醫院,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認可,平均每人月薪過萬。
今年52歲的陳殿革來自嫩江市,2008年來到哈市,沒有特長的他報名參加了男陪護培訓,並考取了陪護證書。據陳殿革回憶,當年他第一次接重患,患者渾身插滿了管子,他緊張得要命,連續5天沒合眼,生怕出什麼差錯,一次在給患者接尿時,患者突然控制不住,噴出糞便,弄得他臉上和身上都是糞便,他當時惡心得整整一天沒吃飯,喝水都反酸水,這名患者一周後出院,他掙到了第一筆陪護費700元,從那以後,老陳就開始鍛煉自己的忍耐力,專接不能自理的重患,時間長了,患者都把他當成了親人,老陳每天的陪護費也從100元/天漲到400多元。現在,陳殿革的妻子也乾上了陪護,兩個人雖然一兩個月都見不到一次面,可月薪都達到了萬元以上,在哈市也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新房。
『做男陪護雖然掙得錢多,但有時看到患者的痛苦和家屬揪心的樣子,我們的心也跟著痛起來。』今年53歲的馬海波來自北安,從事陪護工作已經5年了,在哈醫大三院護理部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前不久,老馬護理一名突發腦梗不能自理的病患,護理過程中發現這家人生活拮據,為了省出藥費和護理費,患者家屬一天很少吃飯,老馬便邊照顧患者邊教家屬護理知識,10天過去了,患者家屬拿出1200元塞給他表示已經沒有能力再支付費用了,老馬拿著這沓感覺沈甸甸的護理費,沈思了一會兒說:『這錢留下給老人看病吧!』說罷就走了。馬海波對記者講,陪護不僅是體力勞力,更需要付出真摯的感情。
據市婦女培訓學校陪護授課後張老師介紹,陪護工作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需要有紮實的醫學知識和實踐經驗,一名合格的陪護人員不僅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更能延續生命甚至將病人『治愈』。目前,報考男陪護的學員多來自於哈市及周邊縣(市)農村,經過專業培訓和考試,就會被『分配』到與學校有長期合作關系的幾家大型醫院,由醫院護理中心統一管理並持證上崗,日薪在150元—430元。受傳統觀念影響,男陪護不僅學員少,更缺少年輕力量,導致市場缺口大,尤其是季節交替疾病多發期,男陪護更是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