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日訊 寬闊通暢的景觀大道,古韻悠然的仿古城門,修整一新的舊居民小區,燈火闌珊的城市夜景——『保護一個老寧安,改造一個舊寧安,建設一個新寧安,構建一個大寧安』,按照這樣的理念,寧安市大手筆投入城市建設,今年全市城建項目開工項目24個,總投資6.7億元;續建21個,總投資22億元,使寧安這座久負盛名的古城正向現代宜居新城蛻變。
寧安市堅持高端規劃,健全『專家諮詢、集體審批、限時辦結』的項目審批制度,確保讓城市建設不留遺憾。今年他們引進域外投資者,采取BT模式對城市道路進行了全面整修,累計投入1.5億元,新修了35條道路。每一條新修道路都實現了立體化:下有配套齊全的各種管道管溝,中有綠化帶,上有路燈。與此同時,投入1.2億元,增加綠化面積45萬平方米,規劃了『一街、兩帶、6個廣場』,一條條景觀大道,一個個花園廣場,讓市民樂在其中。此外還對鏡泊西街和城後西街道路兩側樓體實施了立面牆體改造和立體亮化,『黑白灰、淡素雅』的新中式立面風格和多種電光源,把城市『入城口』裝飾得流光溢彩。
這個市堅持民本思想,積極排解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城市建設難題。過去,市區5平方公裡散布著200多個大煙囪,冬天空氣差、供熱不好經常引發百姓上訪。2010年,寧安市用工業生產餘熱推進城市集中供熱。目前已鋪設7.8公裡管道,使全市80%的熱用戶並入了集中供熱管網,有效提高了城市冬季供熱質量,實現供熱『零投訴』。今明兩年,他們將全部拆除沒有備用熱源價值的小鍋爐。過去市區一直分早、中晚三個時段定時供水,一些居民由於管道老化上不去水只能常年買水用。今年,寧安市投1200萬元,建加壓泵站、鋪設管網、進行水平杠管改造,使老百姓多年企盼的全天候供水變成了現實。此外,他們還開展了攜手共建幸福家園『整髒治亂百日會戰』活動,全市104個單位與305個小區(樓)實施責任共建,組建小區黨委24個,新成立和調整小區業主委員會147個,使舊小區物業管理逐漸走上正軌。
寧安市在城市建設中還積極樹立生態發展觀,堅持建設和保護並舉,保護優先的原則,將文化與城市建設相融合,在搶救保護中,把地域歷史文化元素植入到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完善和提昇之中,投入4300萬元實施『935』古建築修繕工程,望江樓本體保護,東大街東、西牌樓建設,一中門牌樓建設,馬駿紀念館修繕、曲府文化大院修繕等工程進展順利。鍾靈毓秀的清代古建築望江樓、古色古香的西牌樓……一處處歷史文化蘊味深厚的古建築將為城市建設增添更多的人文氣息。如今,一個『一城多區,一區多元;綠地相隔,綠廊相連;城在山裡,水繞城行;一江居中,兩岸同興』的美麗的畫卷,正在寧安大地上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