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日訊 10月25日,佳木斯市農委主任劉建強站在一塊已經收獲完畢的水稻田旁興奮地告訴記者:“到今天,全市水稻、大豆作物已經顆粒歸倉,玉米已經完成563萬畝,收割任務接近尾聲……”
樺川縣的水稻收割現場。張丹攝
“埋汰秋”已經成為佳木斯市乾部群眾心中難忘的記憶。但向“虎口”奪糧的精神,卻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一種寶貴的財富。
眾志成城搶秋糧
“入秋以來,佳木斯市先後遭受了‘布拉萬’、‘三巴’兩次臺風和持續降雨,9月初至10月中旬,全市降雨日數高達29天,平均降雨量達到了195.9mm,比歷年多出136%,導致農作物倒伏嚴重,土壤濕度大,田間水分始終處於超飽和狀態,秋季農業生產面臨著機車下地難、糧食運送難、翻乾晾曬難、收後儲藏難、收獲成本高、人力資源緊張等難題……”翻看著這份市農委送來的沈甸甸的報告,佳木斯市委書記王兆力,市長孫?等市領導的心情焦急萬分。
“必須把秋收工作作為今秋全市農業工作的第一要務,作為確保實現全省1200億斤糧食產能、農民增收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打好抗災搶收攻堅戰……”面對主要領導的要求,被譽為北國大糧倉的佳木斯發起了向“虎口”奪糧的秋收戰役。
10月11日,省政府召開秋收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後,市委市政府立即召開常委會議和常務會議,確定了由市委書記王兆力、市長孫?等6名市委常委親自率隊,農口部門6個組包縣(市)包區分片督導制度,確保今年全市秋糧顆粒歸倉,並確定了秋收結束的最後時限。
面對秋收的不利形勢,積極調動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力搶收快收。縣鄉乾部全部深入到生產一線,落實責任,包村包戶包地塊,對農民詳細講解秋收的不利天氣形勢,動員並督促農民搶收,為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全市共出動市、縣、鄉各級指導組2000餘人,農機、農技服務人員2萬餘人,農機流動服務車200餘臺,隨時解決農民在秋收中遇到的資金、技術等各種難題。
連續9年蟬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的富錦市,堅持秋收標准不降低、秋整地標准不降低、乾群斗志不降低抗災保秋收。10月20日,全國水稻第一市——富錦市水稻收割任務全面告捷。
“互助組”活躍在田間地頭
幾十年不遇的極端氣候,讓聯合收割機望而卻步,兩次臺風造成的倒伏莊稼,讓農戶們的眉頭緊鎖。
樺川縣四馬架鄉同樂村村民劉家權,沒有大型收割機,眼看到手的豐收果實收不回來心急如焚。就在他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在村乾部的協調下,家有聯合收割機的村民王鳳海、劉永義等5戶農戶與他組成了秋收“互助組”,大家相互換工幫忙,有車的出車,有人的出人。
“沒想到這一天的功夫就把地收割完了,要是光憑人工割得收十多天,這‘互助組’可幫了俺家大忙啊!”
作為農民“互助組”的補充,樺川縣還成立了“黨員幫帶互助組”,幫助農民解決秋收難題。秋收期間,樺川縣210個“黨員幫帶互助組”,成了農民們爭搶的“香餑餑”。
在樺南縣梨樹鄉梨樹村村頭一伙身著制服,幫助收割莊稼的人群映入記者的眼簾。記者走進地頭,見到了縣農機監理站站長李吉強,他說:“按照縣委縣政府領導的要求,今天早上6點多我們組織30多人無償幫助農戶搶收莊稼,力爭把這片倒伏的莊稼顆粒歸倉。”
郊區南城子村五保戶夏春,望著全部倒伏的水稻愁眉不展。就在他望地興嘆的時候,大來鎮黨政班子帶領全體黨員乾部以及區審計局、農機局、政法委等包村黨員乾部近百人,幫助他家收割水稻7畝。
此情此景,令夏春激動地說:“黨和政府,永遠是俺們貧困戶的後盾。”
好政策帶來好效果
持續的降雨,造成的“埋汰秋”,讓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市,失去了往日裡大型收割機奔馳在廣袤田野裡“歡歌”的動人場面。部分水分飽和的土地,導致輪式機車無法進地施展“拳腳”。
眼看到手的莊稼收不回來,各級領導和農戶們全“急眼”了。富錦市第一個“吃螃蟹”:出臺了對輪式改履帶、兩驅改四驅等機械改裝進行2萬元資金補貼的機制。佳木斯市及時宣傳引導,在全市范圍內迅速普及推廣。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共投入4280萬元資金,對輪式收獲機車進行改造,入秋以來已改造機車1080輛。
秋收期間,佳木斯市對自有收獲機械力量進行統一調配,以最大限度節省收獲時間。對從外地聯系水稻收獲機的中介人及作業機車按收獲面積給予3000元到5000元補貼獎勵,開設跨區作業機車綠色通道,保證秋收機械暢通無阻,極大地調動了外來收獲機械到佳木斯市進行收獲作業的積極性。秋收期間,全市以縣、鄉為單位,已經協調引入省內外跨區收獲機械2675輛(含農墾656輛),其中僅富錦就調入機車600餘輛,確保了水田收獲進度。
樺南縣鴻軍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全省種糧大戶於鴻軍一臉驕傲地說:“今年有138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共流轉土地1100畝。9月14日我開始收割莊稼,秋收時2臺大型機車,6個人乾活。20日秋收就結束了。雖然秋收遭遇了極端天氣,但我全年通過采用浸種催芽、大棚育苗等技術,至少農時提前20天,今年保守說純收入70餘萬元,土地流轉戶每戶外出打工估計年收入3萬元左右。”
如今,在一臺臺機車的轟鳴聲的伴奏下,秋整地正在佳木斯市逐漸掀起高潮……
鏈接
多措並舉解決倉儲難
為解決糧食含水量高,農民晾曬、儲藏難的問題,市政府采取多種形式增加糧食晾曬場所。樺川縣開放了所有縣、鄉、村、各單位的休閑廣場、學校操場等公共場地,封閉了縣城內的部分路段作為晾曬場地,共增加各類形式的晾曬場160餘處。富錦市對村集體建設晾曬場(大於0.5公頃)每畝給予100元補貼。樺南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鼓勵農戶到相鄰農場進行糧食晾曬,發生晾曬場地費用全部由政府統一承擔支付,有效地解決了糧食晾曬難這一難題。
目前,全市交通、公安局共劃定20餘條交通壓力較小的公路段為半幅封閉,晾曬秋糧。統一劃定晾曬面積6000萬平方米,解決了30餘萬噸潮糧晾曬難題。同時,市政府還積極鼓勵具備糧食烘乾設備的加工企業加大待儲糧收購量。目前,全市各類糧庫、糧食加工企業收購、代收、代儲糧食50萬噸,有效緩解了糧食收儲難題。
同江市積極聯系引進域外糧食收購企業與農民對接,在田間地頭收售餘糧,直接加工後進入稻米市場,不但緩解了潮糧儲藏問題,同時也加速糧食變現,緩解了秋收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