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3日訊 近年來,我省不斷完善新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社會救助保障標准大幅提昇,全省277萬低保對象和138萬低收入對象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全面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加強和創新全省社會救助工作現場會上獲悉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近年來不斷完善救助體系、著力創制惠民政策、積極改進管理方式,目前,全省構建了以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為核心,以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為支橕,以臨時救助和社會扶助為補充的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社會救助體系,救助范圍不斷擴大。
新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充分發揮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哈爾濱市的『聯審互評、聯檢互查』程序、牡丹江市『分類施保』措施等,使得城鄉低保標准確定更加科學合理,認定審核更加規范嚴格,較好地保障了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我省針對困難群體制定的住房、取暖、教育、司法等專項救助政策全面兌現的同時,各地還積極探索『大救助』工作機制,雙鴨山市建立生活救助與就業扶持『一體化』工作機制等,從整體上保障了困難群眾不同層面的救助需求。
我省還大幅提昇社會救助保障標准,目前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標准及財政補助水平分別比2006年末增長了86%和194%,農村低保標准及財政補助水平分別增長了115%和21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准達到年人均3260元、分散供養標准達到年人均2370元,均增長了近50%。同時,醫療救助工作惠及了貧困群眾615萬人次,個人自付費用政策范圍內救助比例達到了50%,最高救助標准達到了5萬元,並探索開展了重、特大疾病救助試點工作。特別是從2011年開始,省及地方財政每年安排1.2億元臨時救助專項資金,支持了臨時救助工作的常態化實施。在此過程中,我省共爭取、投入省以上城鄉低保和醫療救助資金233億元,有力支持了各地社會救助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