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3日訊 這兩年,七臺河城市環境大變樣。其中,便有居住環境這一項。
作為提昇城市形象和品位、營造適宜市民生活居住、創建“三優”文明城的重要內容,七臺河市把老舊居民小區改造納入民生工程重頭戲。
小區整治改造情暖民心。正如七臺河市委書記張憲軍所說:“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就是要從群眾的願望出發,集中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城市環境在市民的幸福指數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群眾對改善環境的期望也越來越迫切。環境變了,群眾就會有自豪感、歸屬感、幸福感。
10月24日,七臺河市湖濱小區。76歲的鍾大娘和81歲的叢大娘在小區廣場的座椅上曬著太陽、嘮著家常。問起小區環境,兩位老人異口同聲地說:“變化太大了,十多年的老小區了,破舊得不像樣子,現在你看看,外牆是新刷的,廣場地面和路面是新修的,這些樹都是新栽的,看著心裡舒服。”
從2011年起,七臺河市對全市老舊住宅小區開展綜合治理改造,改善住宅小區環境面貌,提高群眾居住質量,解決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衛生髒亂差問題。
湖濱小區是1996年建設的居民生活小區,始建時缺乏科學的規劃,無序開發使小區內的公共綠地、休閑場所受到擠佔,小區內幾乎沒有公共停車位。整治後,規劃部門新建了標志性大門,小區中心廣場栽滿鮮花,種植各種喬灌木400餘株,補種草坪6600平方米,建設了160餘個停車位,連年久失修的樓體也被粉飾一新。
東方花園小區,建成已有7年,由於年久失修,小區的道路等基礎設施早已面目全非,被列為重點整治小區。如今,漫步在鋪裝一新的瀝青路面上,放眼望去,小區內小品景點與綠地交相輝映,新闢建的停車場上車輛有序停放。休閑廣場四周有樹有花,新穎別致的鋼木果皮箱和鋼木休閑椅錯落擺放,各種健身器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路旁的太陽能路燈時尚美觀,棱角分明的花崗岩路牙石也被人工倒楞,變得圓潤不傷行人,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
這兩年,是七臺河市民生投入力度空前的兩年,是老舊小區整治效果突出的兩年,也是讓很多群眾直接受益的兩年
兩年來,七臺河已整治夠規模的住宅小區46個、面積350萬平方米;單體樓150個、面積95萬平方米;外立面改造260個、面積46萬平方米。
兩年來,全市小區整治總投入資金3.5億元,資金來源采取多渠道、多層面投入機制,市、區兩級財政投資為主體,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公司、駐七臺河中省直單位也相應投入部分整治資金。
整治後的小區達到了“美化、硬化、綠化、淨化”四化標准:美化——小區整潔美觀,整飾如新。硬化——道路暢通,路面平整。綠化——公用綠地、庭院綠地和道路兩側綠地合理分布,花壇、樹木配置得當。淨化——小區內的違章、臨時建築,清理外牆懸掛物和商業廣告牌,垃圾日產日清。整治小區內的商業網點,無照經營業戶被取締。
位於大同街南側的老工商局住宅樓立在那裡20多年了,陽臺外牆牆皮都“粉”了,一碰嘩嘩掉。去年8月,對這座樓整治時,選用槽鋼加固陽臺,中間用30厘米厚的阻燃擠塑板作陽臺牆,臨街鋼窗也換成了塑鋼窗……樓內24戶居民拍手稱快。
看到別的小區都進行過整治改造,沒被改造的小區居民“眼紅”,跑到市房產局,一個勁兒問:“我們小區啥時改啊?”
七臺河市房產局局長曲俱鋒對記者說:“兩年來,全市小區整治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整治標准也在提高,整治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采取小區整治、單體樓整治、外立面整治總體劃分的格局方式,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道路改造、停車場改造、外牆面改造、小區綠化改造等諸多改造事項,恢復和健全了小區的硬性功能,環境徹底得到明顯改觀。我們要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全市的老舊小區全部進行改造。”
整治小區環境的同時更加注重後續管理機制的建設,避免出現“髒亂——整治——再髒亂——再整治”的惡性循環,充分鞏固小區整治成果
曲俱鋒說:“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
治標,就是要集中整治影響城市形象和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確保見到明顯成效。治本,就是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今後不再需要整治。
七臺河市對城區所轄棄管樓進行了全方位調查摸底,制定了《棄管樓體制機制管理方案》,實行任務屬地化管理,由各區級政府負責本轄區內棄管樓的管理及維修,2012年年底前移交給各區政府。
改造驗收合格後的棄管樓,經市房產局物業管理中心備案後,由所在街道和社區負責指導成立本社區棄管樓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協調各業主委員會開展工作。對於具備條件的小區,由業主委員會選聘物業公司,負責改造後區域的日常管理,把物業服務、社區服務和業主委員會有機結合起來,搭建三方協作平臺。
在小區環境整治過程中,七臺河市遵循科學規劃、高標准施工、綜合整治的小區環境治理原則,並制定了《物業管理暫行辦法》、《物業服務市場准入退出制度》等12項法規及規章制度,在全市六大公園、32個物業小區開展大規模宣傳,讓整治小區環境活動家喻戶曉老幼皆知。
七臺河市湖濱小區物業公司經理關慶彬對記者說:“我們在住宅小區管理上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真心換民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難,我有所幫,民有所疑,我有所釋,做到無論何處、何事、何人都能為群眾解決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