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11月5日訊 今年以來,集賢縣救助管理工作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著“自願求助,無償救助”的原則,為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接時細心、送時耐心、住時關心、安置熱心、交流貼心”的“五心”溫馨家庭式服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平安、和諧、文明的新集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突出抓好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為認真做好街頭日常救助工作,集賢縣救助管理站堅持每周不定期出動救助宣傳車,組織工作人員,統一著裝,深入到街頭繁華地段主動開展勸導救助工作,確保受助對象能夠得到及時救助,對於不願來站的,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必要的飲食、衣被等服務,形成主動救助日常化。按照集賢縣開展的“創業、創新、創優”和“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有關精神,組織乾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把開展活動與救助管理業務工作相結合,主動加大對重大特殊時期救助管理工作力度,主動勸導救助。組織全體乾部職工,自今年4月28日至5月18日,先後三次在“大菩提寺廟會”期間開展了現場勸導救助工作。近日,利用救助專用車,開展了專項救助活動,加大了巡回救助的頻率,以良好的整體形象提高勸導救助的整體影響力。截至到10月25日,全縣已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80人次。
突出抓好環境建設,努力營造救助管理工作的新氛圍。今年,救助管理站對室內外監控設備和電線老化設施進行了全面更新,確保了安全正常運行。維修了院牆,配備了物品存放架,采購了棉衣、棉被、棉襖、棉褲、臉盆、牙刷、牙膏、毛巾等一些基本的臨時性生活用品,添置了多功能活動室裡相應的娛樂學習物品、常用藥品等,滿足了流浪乞討人員留站受助期間的生活、學習、醫療、娛樂等綜合救助服務需要。進一步創新救助平臺,全面推進救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工作,最近,新購置了3臺電腦及打印、復印一體機2臺、檔案櫃、書櫃等辦公設施,實現無紙化辦公和網上救助。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救助管理網站和救助指紋甄別系統,配合救助指紋甄別系統加強對求助人員甄別,開展了相關救助業務查詢,網上受理求助、審核等工作。對患有智障等特殊人員建立了數據庫,家人聯系卡。
突出抓好站內服務與管理,大力打造“人性化救助、親情化服務”。一方面加快查詢甄別流浪乞討人員送返工作力度,盡量減少站內滯留。另一方面,實行多批次不間斷地護送受助人員返鄉,確保“快接快送”。進一步加強滯留人員的日常管理,及時做好受助人員教育、安全和環境衛生的日常清潔、消毒等項管理工作,確保站內人員安全,讓受助人員擁有一個環境優美、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設立了救助引導牌、延伸了救助服務活動。在福利鎮城市社區設立了三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點,並且已經開展了救助勸導服務工作,有關城市社區采用發放引導卡、以告知或引導的方式已經為救助站護送來站求助人員近10餘人次。形成了以縣救助管理站為龍頭,以城市社區為救助網絡體系,使救助管理工作覆蓋面更廣,工作效率更高,救助服務更快捷,更流利,確保了流浪乞討人員應助盡助,城市社區救助點的設立,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流浪乞討人員的關愛。
同時,組織乾部職工參加民政部、省、市業務部門組織的救助管理專業培訓,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乾部職工救助管理工作的服務水平。在具體的救助管理服務過程中,全體乾部職工想方設法讓有求助意願的流浪乞討人員得到應有的救助,實施全天候接待,保證為前來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優質服務,充分發揮了救助管理工作的職能作用,確保了全縣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勸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