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人們領略到中國『食文化』的深厚底蘊。就在人們意猶未盡之時,一場被市民稱為『舌尖上的哈爾濱』的『為民特制』主題實踐活動在冰城火熱進行。
今年4月到10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與本報聯合推出『為民特制、為企揚名,打造食品安全城,質監真情惠民眾』活動。這是市質監局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凝神聚力謀發展、千方百計惠民生』要求開展的『十大民生』主題實踐活動之一『食品安全進萬家』的重要環節,是積極支持『建設文化名城、打造迷人的哈爾濱之夏』系列文化旅游活動的重要內容,更是督促食品生產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動建設食品安全城市的重要部署。
連續24周,每周999份特制美食濡養著人們的味覺,撥動著百姓的心弦,刺激著人們的味蕾,也引發深層思考——在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今天,『為民特制』意味著什麼?為了什麼?保證食品安全需要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提高,需要生產企業誠信體系的完善,需要監管部門管理水平的提昇,怎樣做到『三位一體』,共同提昇?『為民特制』無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為民特制
食品安全意識的蝴蝶效應
10月10日10時,『為民特制』活動的最後一期正式開始,在特制活動總監道出『實心實意為百姓,甜甜蜜蜜獻真情』的獨白20分鍾後,999份特制椴樹蜜被搶購一空。
『五點多鍾就從家出來了,就怕買不著。』第一個買到蜂蜜的朱阿姨是『為民特制』活動的老顧客了,『紅腸、大列巴、醬油、白酒、大米都買過,真是好啊,那紅腸我都沒吃夠。』朱阿姨是『組團』來的,排在她後面的兩位是她的朋友,『我告訴他們這的東西好,他們試著買了一次,吃著好了,之後就跟我一樣每次都來了。』買到蜂蜜的人滿心歡喜地走了,那些排了隊卻沒買著的人急了,圍著『管事的』不放,軟磨硬泡要買一份。市質監局副局長滕幼平只能連連作揖,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賣完了。』
作為主管食品的副局長,滕幼平一直在琢磨兩個問題:一是怎麼能讓老百姓吃上優質、安全、正宗的好食品;二是怎麼能讓老百姓理智消費、健康消費、安全消費。說白了,一是如何監管企業,二是如何提高市民食品安全意識。『為民特制』活動恰恰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滕幼平說:『提高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識真不是件容易事,市民購買食品只圖便宜,不顧安全,也真讓人心痛。為了讓提高認識的人更多,感受安全食品的人更多,市質監局每年都會搞「實驗室開放」、「質監邀您看企業」等活動,但「為民特制」避免以往各種活動的枯燥,是一次看得見、摸得著、吃得到的宣傳。老百姓親口吃到了,知道什麼東西好、什麼東西不好,以後他們就會有意識地挑選那些優質食品,還會把這種觀念傳遞給朋友,這比我說一萬遍都有效。』
24期活動,每次999份特制食品,20餘家名優食品生產企業經受了市民的考驗,2萬多人得到實惠,20餘萬人親身感受過食品安全,記憶了食品安全,這不僅是一次千方百計惠民生的具體實踐,也是一次聲勢浩大的食品安全宣傳主題活動,更是提昇市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全新探索。
為企揚名
提昇食品名企的絕佳舞臺
要千方百計惠民生,更要凝神聚力謀發展。
作為全市質監系統『食品安全進萬家』的重要內容,『為民特制』不僅為消費者推介放心的食品,更為本土食品生產企業提昇品牌實力,探索了一條有效途徑。但是誰家生產的食品好、管理細、標准高、設備精、規格嚴、信用高;誰是排頭兵,誰的品質最優,雖然市民了解一些,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的積極引導。
『為民特制』活動期間,市質監局推出了20餘家行業龍頭企業,按照優於普通食品的特制標准,本著選料精良、用料考究、減少添加、更富營養、低價惠民的原則,制作了24批特制食品。每一期的產品都受到市民追捧,市場對於高端產品的接受程度顯而易見。市民的反映是對『特制』的最好檢驗。憑借著『為民特制』這個平臺的推廣,許多企業已經按『特制』標准推出了自己的全新高端產品。
標准高自然品質好,品質好決定價格高,為了保證特制食品不因價格高而受冷落,市質監局與特制企業協調,商量以低價惠民銷售。因此,活動中的特制食品都是低於成本價出售的,『虧幅』最小的為28%,但高質低價換來的是人們對品牌認知度的提昇。
『為民特制』促使企業在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這兩個方面開展新的探索,更為企業提昇品牌知名度、增強品牌軟實力提供了絕佳舞臺。
樹立標杆
監督管理水平的全面提昇
『為民特制』『特』在哪?質量!
活動開始前,市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馬力實召開局長辦公會議研究部署活動方案,強調要專門組成專家團,對備選的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篩選,並結合『訪百戶企業,解百道難題』行動,逐一對企業各個生產環節進行考察,嚴把質量關,以確保特制食品的絕對優質和安全。隨後,滕幼平副局長和他的同事們擔起了為民把好食品安全關、引導市民消費放心食品的重任。在特制食品生產期間,市局食品處、各轄區局有關人員便『長』在了食品生產企業的車間中,全程實施專人駐廠監管。銷售期間,相關工作人員全程現場監督,對活動中反饋的意見和問題認真進行記錄和處理。
滕幼平副局長告訴記者,『為民特制』活動證明,人們期盼的、更安全的、返璞歸真的傳統食品,通過監管部門與食品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此次特制活動所積累的經驗,不僅可以用於為民特制,還可以用於專業監管和社會宣傳,『為民特制』活動在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方面樹立了標杆,使監管部門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昇。
新的契機
打造食品安全城的有益探索
『為民特制』,是為『千方百計惠民生』提供服務;『為企揚名』,是為『凝神聚力謀發展』提供支持;『質監真情惠民眾』,是質監系統親民愛民的實際舉措;『打造食品安全城』,則是新一屆政府未來五年抓食品安全的努力目標。
以『為民特制』為契機,市質監局進一步加強我市食品生產從業者的道德教育,全面排查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存在的風險和隱患,督促企業嚴格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懲治失信行為,抓質量、保安全。
同時,市質監局在以往建立企業質量管理檔案的基礎上,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的監管形成了許可、檢查、抽檢、受理投訴舉報、監督企業自查、培訓等一系列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監管效率。接下來,還將逐步探索打造食品安全廠、食品安全產業園、食品安全縣(區)的新載體,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快食品安全城市建設進程。
對於打造食品安全城市這個目標,『為民特制』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更是一個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