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中心河 項目強鄉一花吐蕊百花開
2012-11-08 15:31: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潘懷遠 齊明宇 本報記者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8日訊 全方位加速度自轉,使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本未凸顯的七臺河市茄子河區中心河鄉快速崛起,迎來了飛鳥化鳳的質變。

  蛻變荒野建工廠

  全面實施『項目強鄉』戰略,進行大規模招商引資活動,發軔於2005年,茄子河區委、區政府將煤炭深加工園區擺放在中心河鄉,築巢引鳳,陸續引來了吉偉煤焦、聚豐洗煤、向陽洗煤、新興洗煤、博遠洗煤等18家洗煤焦化企業入駐,引資額度達12億元。

  『這些煤炭深加工企業,瞬間就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並催生了中心河鄉脫胎換骨的嬗變,令人始料不及。』一位鄉乾部感慨道。

  變身農民變工人

  中心河全鄉近2萬人口,農業戶勞力達1.2萬人,富餘勞動力亦達4000餘人,過去要麼光啃幾畝地,要麼外出去打工。而煤炭深加工企業月平均2000多元的工資,大大吸引了中心河人的眼球。特別是土地流轉建立合作社,並鼓勵農民向城鎮集中的辦法,把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放下農具,農民進廠當了工人。結束漂泊,富餘勞動力回鄉當了工人。

  中心河鄉黨委、政府通過建立農民崗位技能培訓基地、簽訂企業用工合同等辦法,不斷將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引導農民向非農行業轉移,適時打造了勞務輸出鏈條。據統計,全鄉在企業務工的人數達到了5200多人,僅吉偉公司1500名員工中,就有中心河鄉務工人員800多人。全鄉年勞務收入近1億元。

  良種場村整體搬遷到鄉裡的農民公寓後,多數村民迅速變成了工人,有30多戶冬季當工人住樓房,農忙季節回老村耕種,住著『鄉間別墅』。老支書劉亞山樂呵呵地說:『村裡原來人均收入7000多,現在1萬多,有的村民一年就收入30來萬,日子越來越有樣了。』

  梧桐樹不光吸引來企業,吸引來本地人,更吸引來5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我愛人、弟弟、妹妹都在洗煤企業,這裡剛開發,機會多,收入高。原來在家人均纔2畝地,現在我開小賣店月收入1000多元,愛人、弟弟月工資都4000來塊。』來自樺南縣農村的陳連春對記者說,『從依蘭、樺南來的親朋好友,我知道的就有80多戶,都想在中心河安家不走了。』

  轉變爭相當老板

  農民當工人,表面看僅僅是生產方式發生的變化,實質上卻是開放的現代工業文明給予相對保守的農業文明的一次觀念上的洗禮。

  已昇遷為天行洗煤公司廠長的中心河村民郝貴友,管理著130人,年薪18萬元,『像我這樣的還有很多,有的當車間主任每月能掙上5000元。』郝貴友說,『有的人在企業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資金後,就自己辦企業當上了老板。』

  為了培植本土企業家,中心河鄉黨委、政府在走出去招商的同時,更是積極開展培訓,全面落實優惠政策,讓想事、乾事的能人脫穎而出。全鄉共培植12名本土企業家,創辦了21家糧食、農機、房開、旅游類民營規模化企業。

  隨著小城鎮建設拉開框架,人口不斷擴容,鄉黨委、鄉政府強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全鄉個體戶迅速激增到170多家,從業人員500多人,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咱鄉沿街的個體戶,像雨後冒出的蘑菇似的,太多了。』一字排開『小鋼炮』,要舉行開業大典的坐地戶,喜滋滋地掰著手指頭,『中心河村的綜合商服樓,有10家經營大戶,一個叫劉艷的還開辦了第一家大型超市。飯店有90家,4個人吃頓飯的消費跟市裡價格差不多。飯店服務員,你每月不給1500元人家都不稀乾。』

  一位搞車展的外來人接過話茬:『中心河鄉個體運輸、修車部、裝修公司、旅店、書店、影樓、美容院、歌廳、酒吧,一應俱全,城市裡有的,這裡一樣也不少。』

  到去年年底,中心河鄉已在煤炭深加工園區的基礎上,建成糧食加工區、金鄉養殖業集中區、新立旅游觀光園區,並環繞群眾生活區建起商業街,建成30棟、1.5萬平方米的臨街商服。全鄉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了9789萬元和1.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和19%。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