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生態環境提昇顯著 數萬只鳥兒來冰城越冬
2012-11-10 10:39:17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倪文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0日訊 立冬了,在太陽島公園、群力濕地公園、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等地,市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鳥兒,活躍在枝頭、草地上,溫暖和諧,有些鳥兒甚至以前都未曾見。大家在感嘆哈市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的同時一定會問,為什麼鳥兒的品種越來越多?哈市冬季漫長,有多少種鳥類在此過冬?記者就此進行采訪。

松北區喜鵲成群。圖片由呂孔信提供

  四大類留鳥較往年有所增加

  9日,記者采訪了市野生動物救助站副站長趙憲波,據介紹,目前我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7%,可以說逐年遞增的綠色覆蓋也換來了越來越和諧的生態環境。哈爾濱的夏秋季,鳥的種類由兩年前的180種增加到了現在的230種;冬季在哈爾濱棲息的鳥類也由兩年前的1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30多種。今冬,將有數萬只留鳥、冬候鳥在我市濕地公園、市郊水庫等地越冬。

  趙憲波說,選擇在我市過冬的留鳥主要有鷹類、鴞類、鴉類和雀類。

  “與往年不同的是,成倍增長的麻雀安居在我市市區各處;鴉類中的喜鵲多棲息在太陽島公園、顧鄉公園、九站公園;鴞類有長角鴞、毛腳魚鴞、雪鴞、花頭鵂鶹等幾十個品種,多棲息在天恆山等山區,其中長角鴞多棲息在植物園等林木較繁盛的場所;短耳鴞則在樓房、平房房頂安家。”趙憲波如數家珍。

  那麼這些鳥兒都吃啥?市民能不能給它們喂食?趙憲波介紹,麻雀不怎麼挑食,主要吃草籽;喜鵲喜食植物的根莖,也吃土豆;鷹類不僅吃老鼠,而且也吃市民剩下的食物,肉類、魚類等。現在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剩餘食物豐富,鳥兒們“三餐”豐盛,這也是鳥類逐年增多的一大原因。

  越來越多冬候鳥安居冰城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副教授許青說,隨著哈市市民愛鳥護鳥意識提高,今冬我市冬候鳥的數量也增加了許多。這些鳥類選擇哈市過冬、夏季飛離。冬候鳥中常見的種類有毛腳鵟(俗稱老鷹)、太平鳥、小太平鳥、灰雀、角百靈等。

  這些鳥兒都在哪兒安家?許青說,太平鳥多見於漿果灌木叢中;毛腳鵟主要活動在空曠的農田周邊,市區的馬家溝河、老動物園、林業大學林場、植物園這一條線有它們頻繁活動的蹤跡。前些日子,他在做冬候鳥調查和研究時曾看到,成群結隊的毛腳鵟飛過。

  受救助鳥兒增一倍

  夏秋以來,鳥兒受傷受救助的事頻現於媒體。而據哈爾濱游樂園鳥語林動物園負責人鄧先生介紹,今年光他們就救助了600只鳥兒,相比往年增加了一倍。

  鄧先生說,救助的鳥類有紅隼、白背啄木鳥、游隼、灰鶴、黑鳶等百餘個品種。其中鷹類、鴞類等大鳥較多。分析這些大鳥受傷的原因,主要是它們多半從山林飛往市區,飛行時間長、體力弱,尤其鷹類白天視力較弱,它們在捕食、覓食過程中不慎受傷。還有就是大鳥多吃肉類,消化系統不好,多患胃腸疾病。它們外表看起來挺好的,可就是打蔫,飛不動了。

  近來,鳥語林相繼救助了百餘只貓頭鷹,竟然患了同樣的胃腸病,工作人員掰開它們的嘴送入藥物,經過養護這些患病的大鳥纔漸漸恢復了體力。

  11個省級監測點跟蹤保護

  “我市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與市政府跟進一些保護措施有密切關系。”趙憲波說,他們設置了11個省級監測點,對鳥類進行監測,每月實行“零報告”制度。接到市民舉報,及時打擊亂捕亂獵行為,今年已解救了千餘只麻雀等小型鳥。

  鳥語林的鄧先生說,他們自籌資金建了400餘平方米的“救助屋”,一部分隔離需要救助的受傷鳥;一部分隔離飼養南方候鳥;還有部分場地散養健康的留鳥。給受傷的鳥先打預防針,進行人工飼養,預防次生疾病。

  鄧先生感慨地說,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市民愛鳥護鳥的良好風氣,是鳥兒願與冰城結伴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