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 入夜,華燈璀璨。十八大代表、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踱步走到窗前,此刻的首都北京流光溢彩,一派和諧。
|
22年前的一個夜晚,他同樣置身一片城市的霓虹中,那是在日本的東京。他對電話那端的妻子說:“日本太發達了,你來看看吧,坐坐時速200公裡的新乾線,看看東京銀座、金融街和摩天大樓,中國經濟再發展50年恐怕也追不上日本。”
“那是我當時的真心話。我18歲就入黨了,對黨對社會主義制度從不懷疑,但目睹東京的繁榮我卻產生了一絲疑惑: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什麼時候能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然而,僅過了20年,我們的經濟總量就超過了日本,高鐵時速超過350公裡,北京、上海已躍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和金融中心。”楊寶峰說。
贊美的語言和GDP數字都可以對一個國家的發展進行描述,但遠沒有楊寶峰代表內心的家國記憶那樣感受直接。
“1978年秋,有一名外國人到我們學校,臨別送我一個塑料制的一次性液化氣打火機,我們誰都沒見過,欣喜地拿回家給街坊四鄰看,大家羡慕不已。有年輕人還不無遺憾地說:‘這輩子都用不上這高級玩意兒了。’可沒過10年,我們的溫州就生產出了這樣的打火機,12年後,溫州生產的打火機打破日本、韓國的出口壟斷,搶佔了80%的世界市場,老外手中拿的都是中國造打火機。”楊寶峰回憶。
因在藥理學方面的突出成就,楊寶峰曾先後受邀去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講學。1997年,一名外國同行勸我:“你們中國科研條件落後,對人纔重視不夠,如果你移民到我國,我們學校可以給你充足的科研經費、建實驗室。”
正是在外國人的輕視中,中國依靠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天上、地上、海上攻克了多項高精尖技術難題,遨游星空、暢探海底、航母入列,中國以世博、奧運的成功舉辦和和平發展理念向世界展現大國形象,傳遞著友善、智慧和創造。在一次學術會上,當年的外國同行再次提及移民之事,我告訴他:“中國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我對國家、對制度充滿信心,我不會移民。”
“經常有外國朋友問我:中國為什麼能創造奇跡?我說,因為我們曾深受苦難,所以不瞎折騰。”楊寶峰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