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5日訊 乘車、逛街、辦公等各個場合,經常能看到有人在用手機聽歌、登微博、導航、收發郵件、上QQ……在智能手機越來越普遍的同時,手機網民也隨之大量增加。

據悉,大慶手機網民在200萬人左右,平均每月上網流量從最初的10多兆增至100兆。
七成受訪者是手機網民
市民李女士幾個月前換了部手機,雖然偶爾會出現個小問題,但她並沒有在意,一條欠費短信讓她感覺到有些不對。一調賬單,發現每個月都有手機流量產生。
李女士介紹,雖然每個月的流量費均在10元以內,但她從不用手機上網,怎麼就會有流量產生呢?通過諮詢了解到,原來手機附帶的一些軟件自動上網產生了流量。最後,李女士找到了手機銷售人員,把手機給退了。
李女士是迫不得已花流量錢,而許多手機網民則是花得高興,玩得盡興。
記者隨機采訪了20多位市民,大多數人表示手機已經成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每天都離不開手機,其中,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手機網民。
在李女士身邊,用手機上網的同事特別多。據李女士講,這些同事大多選擇包月套餐,天天必上QQ、微博、人人網,平時再看看新聞、電影、到好友的農場裡偷偷菜、玩個小游戲。
手機流量3年增10倍
“2011年12月份,手機上網客戶數為113.5萬戶,手機上網流量為1608.3萬兆;2012年9月份,手機上網客戶數為137.9萬戶,手機上網流量為2964.5萬兆。”移動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從數據上不難看出,不到一年時間,手機網民的數量增加了24.4萬戶,手機流量增長了80%以上。
電信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50%的手機用戶使用手機上網,月均使用流量在10-20兆之間;2012年,手機用戶數量增加,其中,90%的用戶使用手機上網,月均使用流量在90-100兆之間。不到3年的時間,手機網民、手機流量均大幅增長,後者產生的手機流量是前者的10倍。”
聯通公司的相關人員表示,目前,聯通手機網民在30萬人左右,平均每月上網流量為150-160兆。隨著千元智能手機種類的增多、對信息的高度需求、生活方式的改變,手機網民的數量在不斷地增加。粗略來看,大慶的手機網民人數在200萬人左右。
移動數字傳播時代已開啟
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孫玉忠說,手機網民以商務人士、學生居多,手機上網人數的增加,對經濟結構模式的改變有很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市民生活、生產、社會結構進一步移動化、個性化。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電腦的使用率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手機上網。為了玩微信,有市民專門去購買一部苹果手機,還有一些親戚朋友,組建微信群,借助手機這一工具來加深溝通,這些都是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共計5.38億,電腦網民3.8億,手機網民3.88億,人們對電腦的依賴性逐漸減少、電腦的功能被轉移到手機上,顯示出已經進入後PC時代,即後個人電腦時代,手機已經開啟移動數字傳播的時代。
今天的時代,已被稱為大數據時代,信息或數據量特別巨大。手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在路上看到的新鮮事、突發事,第一時間用手機拍下來傳到網絡上,隨後被更多的人轉載。手機網民增多,通信行業會加大建設手機網絡及增加手機功能,“馬桶秒殺”等用手機進行的移動支付,必將帶動很多行業的經濟增長等。
手機上網也有負面影響
手機瞬間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確實給市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但弊端也同時並存。智能手機問世以來,很多人機不離手了。
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認為,手機會讓大腦受到過多刺激,導致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問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停地使用手機會讓對方覺得你沒誠意,對人不尊重,印象分大打折扣。另外,手機會讓生活圈子變得狹窄,孤獨感隨之產生。
孫玉忠表示,生存在手機編織的龐大關系網下,每一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反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謝裡·特克爾說過的那句“我們每日花更多的時間與更多的人聯系,這種聯系卻讓我們更孤單”。手機給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很多人變得更宅了,在虛擬的網絡上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言論,非常熱情,到了現實生活中就變得沈默寡言、冷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少了。從健康、交際等多角度來看,建議手機網民合理安排使用手機的時間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