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17日訊 網購飛機票,竟然是釣魚網站;網購苹果手機,竟然是山寨的……“雙十一”一場網購,讓很多網民得到了實惠,也有不少網民掉進了詐騙陷阱,傷心傷錢。針對近期發生的多起網購詐騙事件,哈市工商部門對網購詐騙五種典型手法進行了深入解析,提醒廣大網民在網購時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小心提防,避免上當受騙。

資料片。
案例一
網購蹦出
“手機網站”
貨到未驗上當受騙
11月初,哈市女大學生小李在網購時,被突然彈出來的“手機促銷”窗口所吸引,該網站正在促銷“苹果4S”,且價格只有1500元。“我們寢室的同學好幾個都用苹果4S手機,我看價格很便宜,而且是貨到付款,就留下了地址和聯系電話。一周後,快遞到了,我當時非常高興,也沒堅持開封驗貨,就把1500元交給了快遞員。打開包裹拿出手機一看,外觀很像,但跟同學的真手機一比較就發現,網購的手機是假的。”小李隨後立即登錄郵購手機的網站,此時已無法打開。
工商解析
虛假網站是最常見的網購詐騙方式,給消費者郵購完假冒商品後立即關閉原網站,之後改頭換面,以其他網購網站的面目繼續銷售假冒商品。對於上網時突然彈出來的促銷廣告網站,不要輕易相信,尤其是遠低於市場上商品實際價格的促銷商品,往往都是假冒商品,消費者一旦購買,發現上當後,根本無法找到賣家。
案例二
隨意登錄“機票網站”
輕信“系統故障”反復付費
准備利用“十一”假期從重慶飛到哈爾濱看兒子,程先生在網上查到了一家名為“萬達票務”的網站,發現機票價格僅700元,遠低於航空公司的訂票價格,注冊信息後,程先生按照網站客服電話的提醒,通過ATM機向對方指定賬號存入了700元錢。不久,他又接到客服電話,稱訂票系統出現故障,沒有激活電子客票,讓他重新存入700元。“他們說激活電子客票後,出現多餘錢款會給我返回來。但如果我不抓緊時間,特價機票可能就沒有了。”程先生說,他再次支付700元後,對方仍表示未激活電子客票,需要繼續付款。這是,程先生覺得事情很蹊蹺,遂表示“機票不定了,把錢退回來。”但對方表示“錢退不了,幫你捐出去吧。”
工商解析
騙子往往冒充正規票務公司開網站,並以遠低於實際機票價格來誘惑消費者。匯款時是通過ATM機向個人賬戶匯款,隨後謊稱需要“驗證碼”或“激活碼”,要求對方多次付款,最終將受害人銀行卡內餘額全部套走。網購機票要選擇知名網站,不要受低價誘惑盲目網購機票,尤其是要求通過ATM機向個人賬戶匯款,一定不要相信。
工商部門調查發現,該網站使用境外域名,屬於釣魚網站。
案例三
“維權電話”不請自來
忘了並未投訴二次上當
哈爾濱市民劉先生在一家購物網站買了一部手機,發現手機實際功能與宣傳不符,要求賣家退款。幾天後,他接到自稱北京市某監管局的電話,稱他購買手機的網站涉嫌違法,已經被查封,他們正在調查案件,會對劉先生進行4倍賠償,並贈送一部真手機。“他們說賠償金將存在隨手機一同郵寄的銀行卡內,贈送的手機成本價是1500元,要由我先行付款,他們會在郵寄手機時,將1500元存在銀行卡內。”劉先生拿到貨品時發現手機是假的,銀行卡根本無法使用。
工商解析
以維權為名騙取錢財是一種新型詐騙形式,通過非法渠道獲悉消費者正在退貨,抓住消費者急於維權的特點,許以高額的賠償金或好處,讓消費者墊付相關錢款,從中牟利。劉先生根本沒有向執法部門投訴,卻接到“執法部門”的電話,明顯在進行欺詐。執法部門在沒有取證和調查時,不可能直接許諾進行數倍賠償,更不可能有贈品。
案例四
看中正規網站低價商品
登錄賣家“推薦網站”受騙
哈市宋女士在某正規購物網站上購物,發現心儀已久的衣服降價了,隨後,並價格砍到470元。“店主說網站的商品價格一時改不了,讓我登錄她開的網站購買。”宋女士說,她按店主提供的網址進行了注冊,並通過網銀向店主指定的賬戶存了470元,但對方稱“沒收到”,讓她再次支付,“她說可能是電腦系統的問題。”宋女士說,她第四次支付後,發現銀行卡內的餘額已不足,讓對方好好查一下賬戶。對方一聽宋女士的卡沒錢了,便從網絡上消失了。
工商解析
騙子通過正規網站注冊網店,然後通過打折騙取買家信任,之後推薦其到虛假網站購物,並要求對方不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直接將錢打到賬戶,受害人以為賣家真心幫忙,結果掉進陷阱。在正規網站開設網店,一般不會在另設網站銷售商品,遇到賣家推薦其他網站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不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支付錢款,一定不要相信。
案例五
論壇上談妥論壇下交易
買了假手機難覓賣家
10月末,哈市的陳女士在58同城哈爾濱二手貨交易板塊“閑逛”,發現有人出售心儀的一款手機,售價比市場價低近千元,賣家稱手機是從香港買的,有正規發票,陳女士與對方在網上和電話溝通後,約定見面交易手機。交易時一名男子向她出示發票和手機,看到心儀的手機陳女士很高興,看見還有發票,便支付了2200元。但第二天使用時,她發現手機缺少很多功能,輸入手機身份碼查詢,竟沒有查到,到網上查詢開發票的公司名稱,發現也是假的。到正規商家檢測後,被告知手機系仿冒,僅值幾百元。
工商解析
二手貨交易論壇是一個發布信息的板塊,本身很不正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免費的宣傳模式,以超低價當誘餌,兜售假冒偽劣商品,由於缺乏生活和法律常識,部分市民容易被低價蒙蔽,進行非法交易。購買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選擇非正規的交易方式,在交易之後,一旦出現問題,這種私下交易的方式不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