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年底試運行
2012-11-20 11:23:4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譚啟首 劉首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0日訊 目前,在超市買一斤豬肉,打出的小票可顯示豬肉多少錢一斤、這塊豬肉多重、共需多少錢。在“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運行後,同樣在超市買了一斤豬肉,通過“溯源秤”打印出帶有追溯碼的零售憑證,還可通過小票上的追溯碼,知道這肉是誰家養的豬、從哪兒運來的、哪個企業屠宰的、是飼料喂的還是糧食養的——這就是我市即將投用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將實現的重要功能之一。

  作為全國第二批試點城市,哈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已經完成基本平臺建設。本月,系統終端設備溯源秤開始發放,並將進行聯網試驗。年底,800個商業網點開始試運行追溯體系。

   一張零售憑證的高科技含量

  “這種追溯體系如何實現?”市商務局流通秩序管理處處長張紀南解釋,消費者在購買肉菜後,可在溯源秤上進行稱重,肉菜信息則通過溯源秤打印出帶有追溯碼的零售憑證。消費者可根據該憑證的追溯碼,通過專用查詢機、12312服務熱線、手機、互聯網查詢所購買的肉菜屠宰批發單位、產地等相關信息。

  一張零售憑證小票上,承載著整個追溯體系的工作內容。倒推回去就是依托物聯網等技術為手段,實現以市級追溯管理平臺為中心,批零市場流通節點為終端,建立覆蓋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終端銷售等整個肉菜信息鏈條。

  一旦在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以通過追溯系統及溯源碼進行聯網查詢,查出該問題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全部流通信息。此外,通過零售憑證反饋給管理平臺的信息,還能有效反映出市場肉菜價格的變化、市場波動、供應量情況等信息,有利於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市場分析和預測預警。

  目前,這種溯源秤已發放到道裡菜市場、哈達果菜批發市場、中央紅超市、大眾肉聯等企業的銷售終端,即將進行聯網“承載試驗”。

   肉菜帶著“身份證”上市場

  在市商務局“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管理平臺,管理人員通過動漫的形式,演示了整個肉類追溯體系的工作原理。以肉為例,肉的所有信息在不同階段分別會寫入“肉菜流通服務卡”,從屠宰環節就開始記錄,屠宰場將檢疫檢驗不合格的肉品進行無害化處理並登記相關信息予以備案,合格肉品則按批次加裝條碼溯源標簽後,進入排酸及儲存等待交易。同時,屠宰場將肉品交易信息寫入“肉菜流通服務卡”中,並將信息上傳至追溯管理平臺。在隨後的批發、零售環節,任何交易信息都會寫入“服務卡”中上傳至追溯平臺。

  豬肉每經過一個流通環節,甚至細化到每斤豬肉的銷售都會通過溯源秤形成一次備案信息上傳到管理平臺。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最後可以形成一種機制——“假設超市櫃臺備案信息是1000斤豬肉,那麼超過備案信息後的第1001斤豬肉,溯源秤就無法稱重打票,也就無法銷售了。”

  蔬菜追溯與肉類追溯的程序基本相同。目前,哈市已經有道裡、道外、南崗、香坊、松北、平房6個區的2個大型蔬菜生產基地、2個大型生豬飼養場、1個蔬菜批發市場、37個農貿市場、47個大中型超市、3家生豬定點屠宰場、224個品牌肉專賣店、413個規模較大的團體消費單位中進行第一批肉菜追溯體系建設。下一步,我市將與省、國家相關部門進行聯網,共享所有數據,菜籃子追溯的將更遠。

   為菜籃子加一道“安全鎖”

  按計劃,哈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今年年底在全市將建立800個試運行點。

  “這是一種倒逼機制,利用流通領域倒逼生產領域的質量安全。不安全的肉菜產品是進入不了整個系統的。”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追溯系統對於市民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意義。

  整個系統就是以發展現代流通方式為基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肉菜商品流通的索證索票、購銷臺賬的電子化,從而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

  登錄城市追溯管理平臺,點擊“哈達蔬菜批發市場”銷售黃瓜的一個經銷商,菜單下清晰的顯示了經營者的黃瓜來自山東,其農藥殘留檢測已經合格、黃瓜一共銷售了多少斤、到哪裡等信息。張紀南告訴記者,監管人員可以根據信息,隨時對有問題的肉菜進行處理。

   新聞鏈接

  哈市是全國第二批十個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城市之一。體系主要分市級追溯管理平臺、流通節點追溯子系統、應急調度指揮平臺三項內容。

  按照商務部、省商務廳和哈市試點建設總體目標要求,到2012年底,哈市將初步建成追溯體系,並積極開展種植養殖環節追溯試點,逐步擴大追溯體系覆蓋范圍,向豆制品、水產品、水果等領域以及向外埠肉菜延伸。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