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區域城鎮化 城鎮工業化 望奎整鎮推進讓更多農民變市民
2012-11-21 08:48:19 來源:東北網-綏化日報  作者:張立雙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訊 “政策變了,思路寬了,我們必須也得改變角色啊,要不然怎麼引導村民真正變為市民呢!”11月12日望奎縣火箭鎮正蘭三村黨支書潘建輝告訴筆者說,以前面對最多的就是栽秧打谷之事,隨著眾多村民身份的改變,村上的管理也隨之轉變。現在村乾部在接受鎮上培訓學習之餘,經常性到縣城社區學管理、學經驗,正蘭三村的模式只是望奎縣整鎮推進,農民跳出田園變市民的一個縮影。

  今年,望奎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從“村改居”入手,以區域城鎮化,城鎮工業化,逐漸實現農民的市民化。他們不改變農民身份,以“村改居”的方式來培育城鎮元素。“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把農村的建設工程推向市場,給予優惠政策,用投資企業帶動,鋪新路、建小區、建廣場,綠化亮化,完善配套設施和排污系統,通過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初步構建城鄉一體化格局。

  “現在農民和城裡人一樣,住樓房、吃自來水、走水泥路,我們住在‘幸福小區’,過著自己心中的幸福生活。”衛星鎮廂蘭頭村農民李國軍開心地對筆者說,他兒子與兒媳通過鎮裡的陽光培訓,現在都在鎮裡的企業上班,比種地收入多,還為其交納養老保險,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對於絕大多數農民來說,決定他們當市民最為關鍵的前提就是進城之後有沒有就業機會,能不能獲得一份更穩定的收入。把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是望奎縣把農民變成市民、提昇農民素質的又一舉措。望奎縣每年都不定期免費對外出務工農民進行適用技能培訓,使每一個人都有一技在身,成為名副其實的產業工人。同時,給予本土工業和民營企業“澆水施肥”,發展壯大企業群,壯大鄉鎮村經濟,讓農民足不出鄉鎮,就當上市民、工人。如今,全縣通過壯大鄉村企業和招商引資,現已擁有大中小企業46家,農民進企業1萬多人,佔全縣富餘勞動力的十分之一。

  在推進城鎮化進程時,提出城鎮化為了誰這一主題,把農民利益最大化作為推進城鎮化的最終目標。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建立了城鄉居民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的人口登記制度,並給農民“留後路”,不收回承包地,農民工失去了工作還可以回鄉種田,進退有路,無後顧之懮。農民進城進鎮後,可自由選擇享受城鎮養老保險或農村養老保險,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其子女在縣城(小城鎮)學校入學,享有與當地學生同等待遇,學校不得加收政策規定之外的任何費用。

  今年9月份開學,縣城內農民子女“暴漲”,新增農村小學生1700人,無論是讀書的學生娃還是他們的家長,無不歡欣。他們說,是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使許許多多的農民變成了市民。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