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2日訊 21日,記者從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首列運抵哈爾濱的地鐵客車已經於日前結束靜態調試,開始進入動態調試階段。在動態調試過程中,技術人員將對地鐵列車的包括牽引、制動以及車廂內的各項設施進行全面測試和調試,力爭年底前實現電通以及試通車。
技術人員檢查客車部件
列車動態調試需一個月
21日10時,位於哈市道外區的哈爾濱地鐵車輛基地院內,一列由6節車廂組成的地鐵列車正在鐵軌上緩慢滑動。雖然試車軌道位於室外,但進入地鐵車廂的記者卻絲毫感覺不到室外的寒冷。據哈爾濱地鐵集團公司車輛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地鐵車廂裡的空調可以讓車廂內保證18℃的溫度。
“今天是地鐵列車第三次開上試車線,今天的測試調節內容主要是在制動和牽引方面。”車輛中心王龍雲對記者說。
據王龍雲介紹,首列地鐵客車在10月中旬運抵車輛基地後,已經經過了最初的外觀檢查、編組連接、電氣連接,以及軟件調試等方面的調試。在動態調試階段,除了牽引、制動方面的調試,還要對列車的溫度保暖等車廂內情況進行調試。
據了解,作為國內首款高寒列車的哈爾濱地鐵客車,在簽訂采購協議之時就已經將高寒條件運行納入考慮范疇,哈爾濱地鐵列車可以在-38℃的低溫下正常運行。哈爾濱地鐵列車的動態調試包括多項內容,同時,在調試過程中對不適合的部分進行調整。每列地鐵客車的動態調試階段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無級變速起車進站更平穩
據車輛中心王龍雲介紹,地鐵列車的動態調試中,牽引、制動和氣壓檢測等內容需要經過多次檢測和調試。王龍雲說:“今天主要進行的是牽引、制動長短距離的試驗。在這期間,需要測試地鐵列車的常用制動距離、緊急制動距離。列車以6節車廂為一列編組,為4動2拖,即中間4節車廂具有牽引動力,兩端的車頭沒有牽引動力。列車在80公裡的時速下,常用制動距離為215米;緊急制動距離為205米。”
據了解,在進行牽引、制動調試工作的同時,廠商的技術人員還將對車內動態地圖、車輛的管線壓力是否泄露等方面進行測試。
隨著一聲鳴笛,列車在試車鐵軌上緩緩啟動,讓乘坐人絲毫感覺不到列車已經啟動。
記者在車廂內看到,調試操作師王利民正在對客車車門進行檢測。王利民告訴記者,車門的調試包括多項,比如列車在運行狀態中,一旦拉動車門的緊急解鎖,車廂將自動報警;如果在車門敞開的狀態下客車啟動,車速達到時速5公裡的時候,車門將自動關閉。
走進駕駛室,有五年地鐵客車駕駛經驗的地鐵司機吳文冠告訴記者:“我之前曾經在南京和沈陽地鐵工作過,相比起來,哈爾濱地鐵客車的自動化程度更高,由於是無級變速列車,列車的牽引、制動更加平穩。而且,在運行之後,地鐵列車的車門全都是自動開門,司機在列車啟動前,只負責關門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