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 日前,中央財政在我省首次開展了對種糧大戶的補貼試點工作,我市13位農民位列其間。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將獲得貼息貸款,其中的“超級種糧大戶”還將獲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補助。
種糧大戶補貼是我國建立健全種糧大省利益補償機制的最新舉措之一。與“糧食直補”等補貼不同,種糧大戶補貼並不帶有普惠性,而是以糧食種植面積和集中連片程度作為補貼“硬杠”,引導、扶持糧食生產走向規模化經營。
按照我省要求,納入種糧大戶補貼的個體糧食生產者,實際種植面積應在1000畝以上,且單塊連片種植面積不低於500畝,種植品種為水稻、玉米、小麥和大豆。種植面積在5000畝以上的,則納入“超級種糧大戶”補貼范圍。補貼實施動態調整和檔案管理,一年一定,有進有出,以調動農民持續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經過村、鄉(鎮)、縣(市)逐級審核,我市共有13位農民通過了資格認定。其中,四城區8位、海林市3位、穆棱市1位、寧安市1位。他們當中的12位將從明年開始,在得到更高貸款額度的同時,獲得貸款貼息。另一位來自海林的農民被認定為“超級種糧大戶”,財政部門將根據其一年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倉儲設施建設、農機具購置、糧食生產保險支出等投入情況,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適當補助。
市財政局相關人士表示,此次補貼采取先確定對象總量再確定標准的工作流程,具體的貼息貸款、以獎代補標准正在加緊制定中。這一全新的惠農補貼政策將有效解決我市種糧大戶資金緊張等問題,提昇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機械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種糧大戶的投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