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3日訊 到醫院看病,刷身份證,電子病歷便顯示出來,電腦自動選擇相應科室,並將詳細病歷轉到負責醫生電腦上;自助體檢十幾分鍾就搞定……這些“醫療雲”提供的便利,哈市主城區已有6萬人率先享受到了。據悉,哈市政府已指定道裡區共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方正縣作為首批“醫療雲”試點,明年將在道裡區鋪開。22日,記者走進共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您一起感受“醫療雲”的魅力。

居民在做自助式體檢
名詞解釋:
雲醫療(簡稱CMT)核心包括區域電子病歷共享系統、居民健康一卡通等,旨在提高醫療水平和效率、降低醫療開支,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優勢有:斷絕數據被盜風險;刷身份證即可就醫,聯網擴大後還將實現任意一家醫院的醫生都可調閱病歷,轉院無需掛號;節省重復檢查費用,看病時間省一半。
現場問診
刷下身份證
掛號單病歷本全省了
走進共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導診臺記者看到,居民只需刷身份證,電腦上就會顯示該居民的就診信息。根據居民病情描述,電腦自動為其選擇相應科室,並將相關信息轉到負責醫生電腦上。
來到診室,醫生的電腦上已經清楚顯示出該居民的年齡、身高、體重、血型、過敏史、用藥史、既往病史等所有信息。根據居民病情描述,綜合以往病史,醫生快速地做出診斷,並給藥局下用藥處方。走出診室,居民只需在藥局刷下身份證,藥物便送到手上。整個診療過程,唯一的憑證就是一張身份證,以往必備的掛號單、病歷本、處方簽等全省了,問診時間減少了一半。
-優勢:據哈市社區“醫療雲”軟件開發提供方——哈爾濱樂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張曉岩介紹,一直以來,患者就診都是掛號、排隊、看醫生、理化檢查、再看醫生、最後診斷。多次就診就要多次重復,多家醫院、多個醫生接診也要多次重復。而“醫療雲”則避免重復檢查,大大減少了就診環節和費用。
自助體檢不用再折騰小半天十幾分鍾就完事
在共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門左手邊的綠色區域格外引人注意,這裡裝備了一套“自助式體檢系統”。僅半個小時,就有十多位居民來這裡測身高、量血壓。據介紹,這裡是哈市首個以“醫療雲”為平臺的“健康小屋”自助體檢中心。區域共分7個部分,分別為身高、血壓、心血管功能、骨密度、中醫體質識別、微循環等格子間,每個格子間分別放置一臺電腦、刷卡機和測量儀器。“血壓有點偏高,平時多吃清淡的食物。”看到居民張福有的血壓測量結果,醫生給出建議。
-優勢:據張曉岩介紹,自助體檢也是刷下身份證即可使用,檢查結果和歷史病歷都將被上傳到“雲端”,在任意一家醫院都可以被醫生調閱。以前體檢要掛號、排隊、等結果,一折騰就是半天,現在可以隨時檢查,十幾分鍾就完事了。
遠程會診居民不出社區就能“看”名醫
張曉岩告訴記者,除了電子病歷、自助檢查等功能,醫療雲還有另外一大“本領”——遠程會診,居民不出社區就能“看名醫”。“‘遠程會診’與遠程視頻電話相似,通過‘醫療雲’中心,病人的電子病歷、實時就診圖像可以隨時輸送到知名醫院專家電腦上,並通過電腦隨時下達處理意見,使病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名醫服務。”
-優勢:目前哈市方正縣已建立遠程問診試點,該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縣中心醫院均已具備遠程視頻設備,並已與哈市醫大四院對接成功,患者可在縣級醫院將CT、胸片等數據遠程傳送到醫大四院,獲得相應診斷。
明年,道裡區將率先作為哈市試點,開通社區醫院與哈市兒童醫院和哈市第一醫院對接,市民從社區醫院轉到這兩家醫院時,可通過“雲”傳輸電子病歷,免去再次掛號和常規檢查的麻煩,直接接受醫院診治,為患者節省金錢和時間。
發展態勢明年在整個道裡區推廣居民轉院或無需掛號
據哈爾濱樂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企劃部經理趙英梅介紹,自今年年初開始試點以來,僅共樂社區已有6萬餘居民有了電子病歷。明年哈市還將繼續推進平臺建設,實現醫療機構遠程視頻會診和醫療諮詢服務,並通過聯網實現網絡預約、異地就診、實現醫療保險信息的即時結算,促進實現醫療機構之間的同級檢查結果互認,並建立居民統一的電子健康檔案,使居民在家裡就可以通過網絡或手機獲取個人的健康信息。
“到明年底,道裡區所有醫院將並入‘雲’平臺,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屆時居民轉院或無需掛號,將免去攜帶病歷的麻煩。”趙英梅說。同時,哈市明年還將增加“雲醫療”和自助式體檢試點,讓更多社區居民享受“雲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