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 11月15日至11月16日,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派遣了由交通、環境專家組成的項目鑒別團,對我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北方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進行了為期2天的鑒別。此次鑒別團的到來,預示著我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北方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這筆1億美元的貸款能否最終到位,當前最緊迫的是要盡快完善各項前期工作,從而為世界銀行來牡最終評估做好准備。
牡丹江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是為落實我市“雙150”(牡丹江中心城市15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50萬)城市發展戰略,建立以人為本、公交導向、高效安全、便捷順暢的城市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居民出行不便的問題而謀劃的項目。項目主要包括建設一體化公共交通走廊改造、公交換乘配套基礎設施、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統和機構能力建設四大項目,總投資12至13億人民幣。
“在全國50餘個城市的競爭中、牡丹江北方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能最終列入《全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2013至2015財年備選項目規劃》實屬不易。”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市項目建設推進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齊向飛回顧近一年申請過程如是說。
世界銀行貸款期限最長為30年,貸款年利率約為1.01%-1.21%,與國內銀行5年以上的中長期人民幣貸款利率7.05%相比較,世界銀行貸款期限長、利率低。此外,世界銀行貸款還具有知識附加值高的特點,爭取到貸款,就能夠以此為載體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有利於更新建設理念與管理模式,完善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支持長期可持續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世界銀行貸款成為近年國內各城市競相追逐的熱點。
2011年年底,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市啟動利用世行貸款項目,據說,此時距國家規定上報的截止日期僅剩40餘天的時間。而就是在這40餘天的時間裡,我市不僅及時提出了與世界銀行的對接方案,尋找出與世界銀行合作的契合點,順利通過世界銀行專家的實地初步評估,獲得世界銀行的意向支持。同時,我市還科學高效高質量地篩選出一批合作項目,形成項目建設方案,及時獲得省發改委批復。其後,經過國家發改委初審、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財政部會審,2012年7月25日我市建設北方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作為全國8個城鎮交通項目之一獲得了國務院批復,列入《國家利用世界銀行貸款2013至2015財年備選項目規劃》,貸款額度為1億美元。
“相較於兄弟城市,雖然我市申請世行貸款項目起步晚,但行動快、質量高、效果好,使原計劃在2014年有機會列入規劃的項目提前了2年。”齊向飛告訴記者,列入《全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2013至2015財年備選項目規劃》,意味著我市北方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即將進入世界銀行評估審查階段,而如能最終通過世界銀行的評估,該項目將是我市首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民生項目。
世界銀行鑒別團對我市利用世界銀行建設北方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進行對接,這也是世界銀行對申貸項目的一次預評估。當前,對於項目主管部門來說,最緊迫的就是要盡快開展前期工作,為世界銀行最終評估做好准備。對此,我市已有所行動,開始著手制定牡丹江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實施方案,成立牡丹江市利用世行貸款項目組織機構。同時還將根據目前世行批復的貸款規模以及世行的總體要求,組織相關部門和聘請專家論證確定我市世行項目,並制定工作計劃。
牡丹江北方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納入《全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2013至2015財年備選項目規劃》,為我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基礎設施項目敲開了一扇門,而要邁進這道門,則考驗著項目實施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