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4日訊 22日10時許,家住哈市道裡區安豐街45號院的居民曹鳳雲,在自家居民樓前來回踱步,氣憤地說:“閑置的廢棄鍋爐房佔去庭院大半面積,已經成了大家的心病,如果不能部分拆掉用於公益事業,或者全部拆掉還建廣場、綠地,大家決不答應!”大院的居民已經“看守”這個廢棄鍋爐房很多年了,主要任務就是保證它不被租賣。
這種情況在哈市並非個案。日前,記者走訪了哈市主城區30餘個居民院,廢棄鍋爐房九成以上處於閑置狀態,由此也衍生出了佔用、外租等問題。這些鍋爐房有的變成了庫房,有的成了旅店、飯店、浴池,有的甚至被改成了別墅。“只剩下個通道,這院還叫院嗎!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大拆除還建綠地、廣場的力度,不要再讓我們望綠興嘆了!”這是眾多居民院被廢棄鍋爐房佔據的居民的共同心聲。
花園街267號院內的廢棄鍋爐房變成旅店。
居民為還綠死看死守鍋爐房
21日上午,記者在安豐街45號院看到,一處廢棄的鍋爐房佔據了居民院五分之四的面積,緊鎖的大門鏽跡斑斑,附屬的倉房破爛不堪。在鍋爐房與進出通道間的一小塊空地上,擺放著兩組石桌石凳,局促的空間凸顯這裡的居民們渴望廣場和綠地,渴望居住環境改善的迫切心情。
聽說有人采訪,居民曹鳳雲第一個衝了過來,不一會兒居民越聚越多,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訴苦,“鍋爐房的一側就頂在我家樓下,由於無人值守,屋頂成了小偷直達我家的便道。”“鍋爐房的唯一用途就是供暖,沒了這個功能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你看我們院哪像個院啊,我們要廣場、要綠地!”“為了安全,為了環境,五六年了,我們大伙兒只能死看死守,不讓它被挪用。”
為還綠死看死守鍋爐房的,還有安定街22號院的居民。該居民院幾乎被“盤踞”在正中央的廢棄鍋爐房堵死,只有兩條對角小道可以通行。“這個鍋爐房廢棄多年,偶爾有人來看看。有人要在這裡建庫房,居民得到消息後就聯合制止,幾次下來,他們總算打消了改建鍋爐房的念頭。”居民們說,附近街區還有不少這樣的庭院,鍋爐房廢棄後沒拆掉,居民不允許供暖單位外租使用,房子一閑就是數年,如今已破敗不堪。
安豐街45號院只能將石桌石凳擺放在通道上。
廢而不交 公房漸變成私房
21日下午,在安松街23號院,安昇社區主任劉龍飛站在狹窄的通道,指著“盤踞”院中的鍋爐房說:“六七年前,居民們就開始琢磨拆鍋爐房建綠地。2008年我到這個社區工作時,不少居民反映過這事兒。那時社區的辦公用房很艱苦,居民來辦事時也不方便,街道辦考慮接管這個廢棄鍋爐房,留一部分給社區當公房,其餘給居民們建廣場綠地。”劉龍飛說,社區所屬的安靜街道辦幾次與供暖單位商量,但都無果而終,“供暖單位將鍋爐房一大半租出去了,做了飲料倉庫。”
2010年,哈市出臺《哈爾濱市社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閑置鍋爐房要無償提供給社區當公益用房。按照這個說法,劉龍飛又找了供暖單位幾次,人家並沒有理她。到了今年,一些一直關注鍋爐房去留的居民告訴她,鍋爐房一大半已被供暖單位賣給了個體業主。“太過分了!房子佔用的是小區公共用地,憑啥賣給個人?你看看居民院裡一棵樹、一根草都沒有,這樣的環境沒人會滿意!”
鍋爐房的另一小半,在今年“十一”左右交給了安和房管站使用。站長彭玉秀說,她並不了解鍋爐房現在的歸屬情況,她這邊是上級單位給房管站租用的。在安松街23號院附近一個居民院也有類似情況,只是程度更加惡劣,廢棄的鍋爐房一大半被抵賬給了個人,現已被裝修成了別墅的模樣。
阿什河街32號院廢棄鍋爐房內租戶眾多。
失控漏管 租用形成新棚戶
道裡區“安”字片的情況,只是哈市閑置廢棄鍋爐房的一個縮影。在主城區其他區域,盡管居民呼喚還綠,更多閑置廢棄鍋爐房還是被整體或局部外租。
22日上午,在南崗區阿什河街32號院內的鍋爐房前,一個安徽板面館的老板對記者說:“這個鍋爐房閑置後,我租了一間屋居住。為了讓屋裡熱乎點兒,我向供暖單位交了5000元,可熱了幾天又冷了,好象這裡並不在供暖范圍。”記者看到,這處鍋爐房已經非常破爛,外租戶的進入使得周邊形成了新棚戶。
在花園街267號院記者看到,上述情況更加混亂。由於外租和失控漏管,閑置十幾年的鍋爐房周邊形成了密集的棚戶,有些棚戶甚至修到了房頂上。這裡開起了旅店、豆腐坊、油條鋪,不但通道狹窄,而且安全死角遍布。“由於閑置鍋爐房管理缺位,在如此繁華的區域,竟然形成了棚戶區。”一些居民無奈地說。
在道外區南平街、南和街、南康街等街區臨近大型批發市場,很多居民庭院的鍋爐房廢棄後,都被租給了業戶當倉庫,甚至開起了飯館、洗浴和鍾點房。每天大量進出的外來人員,以及鍋爐房周邊形成的新棚戶,讓小區治安、衛生、防火狀況變得更加復雜。“必須拆鍋爐房建庭院廣場和綠地。”很多整日守在社區的老人明確表示,任由廢棄鍋爐房閑置,最終將會形成更多的“城中村”。
記者走訪發現九成廢棄鍋爐房閑置
19日,在道外區南和街61-1號院閑置的小鍋爐房裡,看守工人宋師傅說:“這個鍋爐房撤並已有一年多,有一臺4噸爐和一臺2噸爐閑置。因為鍋爐房地下有二次加壓和換熱泵設備,所以我纔來這兒看守,要不這裡就徹底荒了。”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道裡區安靜街道辦轄區、道外區南馬路街道辦轄區、南崗區榮事街道辦轄區的30多個居民院,九成以上廢棄鍋爐房仍“盤踞”在小區庭院。
就廢棄鍋爐房出現的閑置問題,哈市供熱辦規劃處的孫福濱處長表示,鍋爐房在撤並後需要保留一年,以便可以隨時應急供暖。一年後應交給區級政府。“長期閑置的,必須履行交接手續,外租和佔用的,屬保留期內應追究供暖單位責任,交給區級政府的,應追究相關管理單位責任。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因為哈市政府對相關責任都已經劃分。”記者就發現的幾處問題,曾與道裡區和南崗區建設局溝通,得到了同樣的答復,“我們會進行處理,禁止類似問題發生。”
據哈市住房保障局的工作人員介紹,其實哈市閑置的廢棄鍋爐房拆廢還綠工作,只待政府一聲令下。所有閑置的廢棄鍋爐房,在相關部門都有登記備案,明年按照政府要求,該交的必須交,該拆的必須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