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經濟旅游圖片
搜 索
紅興隆工業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 同比增長36.5%
2012-11-27 10:36:04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陸書鑫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6日訊(陸書鑫 記者 侯巍)2012年,紅興隆管理局工業銷售收入歷史性地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7億元,同比增長36.5%,工業經濟總量預計佔全局經濟總量的20%。

資料圖:北大荒農機博覽園風光。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近年來,紅興隆管理局把發展工業作為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和突破口,創新建立了管理保障機制。把發展工業列入對農場班子的年度考核,以目標責任狀形式明確年度工業經濟發展各項指標;設立園區建設保障金,要求每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年投入不低於農場耕地面積每畝10元的標准;把工業項目引進、落地作為年度考核農場領導班子的重要硬性指標,對沒有完成兩個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項目的農場取消其當年所有評優資格。

  2012年,全管理局共簽訂39個工業項目,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目前已有38個項目開工建設,已投產4個,到年底可實現投產26個,入駐工業園區的項目達到89個。全年局、場兩級工業園區創造工業產值52.2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6.7億元。

  紅興隆管理局對紅興隆機械廠進行股份制改造後,使其經營活力大增,自主研發了自走式玉米脫粒機,獲得國家4項專利,產品列入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的政府采購名錄,已銷售超千臺。

  在工業企業發展上,由國有“一股獨大”向“多元並舉”轉變,用非公有制經濟支橕全局工業經濟體系。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管理局大力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從根本上解決了國企“一股獨大”的問題。先後完成了紅興隆糖廠、曙光興隆水泥廠、老柞山金礦、紅興隆機械廠、北大荒牛業公司等國有企業的改造重組,使國有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管理局在所有制結構上逐步由“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向“不求控股,但求有份”轉變。對成長性好、產業關聯度大的民營企業,積極探索用品牌、資源、不動產資金等方式入股,優化股權結構。目前,北大荒牛業公司、北大荒南華糖業公司和寶利采金公司改制後國有資本的參股比例均在10%以上。八五三農場用“雁窩島”品牌入股雁窩島酒業,佔公司股本的15%。


  在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上由“小而全”向“大協作”轉變。通過大力扶持發展各類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管理局引導民營企業逐步由個體經濟、家族經濟向公司經濟、集團經濟轉變。全局現有各類中介組織40餘個,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已經發展到92家,其中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總局級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

資料圖:友誼嘉園。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管理局過去曾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出現了辦企業“遍地開花”現象,處於無序發展狀態,極大地浪費了土地、原料等各類資源。為解決這一問題,管理局把工業發展和園區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劃,提出“強龍頭、抓民營、建園區、創名牌”的工業發展思路,進入到集中辦工業時代。

  管理局對工業園區的選址、規劃、布局、設計堅決做到不搞低水平重復性建設,為集中辦工業和優勢資源快速轉化搭建了平臺。通過有計劃引進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節能環保、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項目落戶園區,實現了各類資金、資源向園區整合和集中,充分發揮了園區的集聚效應,為集中辦工業向創新做產業階段邁進創造了條件。江川農場的稻米產業園區作為紅興隆工業園區建設的先行軍,目前已有5家企業落戶,園區稻米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五九七農場的弘盛糧油加工有限公司作為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的探路者,先後投入資金2.5億元,打造集糧食收儲、貿易、加工、物流於一體的綜合性糧食經營企業。目前公司年倉儲能力達20萬噸,加工能力達5萬噸,並擁有自建鐵路專用線,有與中海集裝箱物流集團共建的我省東部最大的鐵路集裝箱場站,並與北大荒糧食銀行共建我省第一家民營“糧食銀行”。

  作為墾區全產業鏈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紅興隆管理局明確以重點骨乾企業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延伸產業鏈條,使每個產業鏈條相關節點上的上下游中小企業緊密集聚,形成關聯度越來越強、協作度越來越高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全局現已建成清潔型產業鏈4條,培育骨乾企業20家,帶動生成物流、儲運企業14家,有300餘萬畝農作物實現了產業銜接。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