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8日訊 10月31日,黑龍江省率先公布了2013年異地高考報名規定,規定稱:“須具有我省高中學籍且高中階段在我省連續就讀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外省籍隨遷子女可在當地報名就地高考(自2013年高考開始實施)。”
短短幾十字,跨過了外省籍學生在當地參加高考的門檻,成為第一個明確異地高考具體條件的省份。

令人期待的“異地高考”政策閘門終於緩緩開啟。
2012年8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四部委發布通知(以下簡稱46號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年底前出臺異地高考具體辦法。期待多年的公眾開始對各地方實施異地高考的具體方案翹首以待。
截至11月20日,北京、上海兩地異地高考方案仍在醞釀之中,而山東、福建、浙江等10餘個省市亦開始表態: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具體方案最遲將於今年年底前公布。讓人“意外”的是,“異地高考”地方方案卻率先在並不是高考熱點地區的黑龍江省破冰。
為什麼異地高考方案會在黑龍江省率先突破?專家表示,除了本省與外省考生之間的衝突較小,還有後續配套政策讓決策者們更有底氣。
“就地高考”開始實現
回憶起三個月前的離開,18歲的高中生陳嘉鏗覺得自己差了一點運氣,這個大男孩怎麼也想不到黑龍江省竟然成為首個開放異地高考的地方。
陳嘉鏗擁有廣州戶籍,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跟隨父母來到哈爾濱,但由於戶籍限定,已讀到高三的他不得不提前回廣州准備參加當地的高考。
“再見,哈爾濱。”2012年8月3日早晨,陳嘉鏗告別哈爾濱之前用手機寫下日志。
“雖然很期待廣州的高三生活,但特別捨不得哈爾濱的這些同學。”陳嘉鏗說,當時他和在哈爾濱的同學相約,一定要再考回冰城讀大學,並在日記裡寫下豪言:“真的英雄回來再見。”
讓陳嘉鏗沒想到的是,在他離開哈爾濱兩個月後,10月31日,黑龍江省公布高考報名條件時,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符合相關條件即可在黑龍江省報名參加高考。
陳嘉鏗惋惜的背後,社會上關於“異地高考”的討論已有時日。據《中國新聞周刊》查閱資料,自從2008年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地高考問題,異地高考討論開始熱烈。後經兩年多的漫長討論,2011年兩會上,異地高考開始撥雲見日,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表態,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
進入2012年,開放異地高考的腳步有了進一步的發展。2012年3月,袁貴仁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再次透露,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在10個月內出臺。2012年7月,異地高考方案獲國務院同意。
在這期間,部分家長反對“異地高考”的聲音也日漸增強,其中以北京、上海兩地反對聲音最為激烈,甚至在微博上設立反異地高考聯盟的賬號。他們認為,異地高考會大大增加本地考生的競爭壓力,同時也會使得流動人口大量湧入本已不堪重負的城市。
異地高考,究竟會不會放開?又何時纔能放開?
在雙方爭論之中,陳嘉鏗愈加糾結。他曾經想過在哈爾濱繼續讀高三,等臨考前再回到廣東,“但這畢竟是關系前途的大事,那樣太過冒險。”陳嘉鏗說,經過再三考慮,最終還是決定回到廣東原籍讀高三。
政策“不敢等”
在陳嘉鏗為了是否回廣州左右為難的時候,黑龍江省招生考試辦公室(以下簡稱省招考辦)正著手研究開放本省異地高考的政策。
國務院46號文件的表述是:“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本地戶籍就業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工作。”黑龍江省招考辦副主任車行全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如是說。
“這意味著,不僅僅要解決異地高考問題,還包括一系列的昇學問題。但如果一次性推出完整的細則,則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車行全說。
但是像陳嘉鏗一樣即將參加2013年高考的學生等不起,對於大多數高三學生來說,現實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更何況高考的報名時間現在要提前半年左右。
車行全介紹,近年來,為防止藝術類以及其他考試過程中出現替考等舞弊行為,教育部要求,各地的藝術類考試,需要再進行身份認定後進行。“教育部要求藝術類考試必須在2013年的春節前完成,那麼就意味著2013年高考報名就必須在2012年年底完成。”
這對於黑龍江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同樣是一個考驗。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拿出一整套外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昇學考試細則,顯然是不現實的。
經過研討,黑龍江招考辦決定高考先行,後續出臺方案細則。
就這樣,在2012年10月31日公布的《關於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名工作的通知》中,加入了“非我省戶籍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須具有我省高中學籍且高中階段在我省連續就讀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這樣一段文字。
“在當地連續就讀3年以上”,這樣的門檻明顯低於教育部此前的要求。而且在新規中,黑龍江並沒有對父母在當地繳納社保的年限進行規定,對父母的工作要求也僅僅是“合法”。
車行全說,“沒有限定社保和穩定收入,主要是考慮到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存在流動性大這一特點。”
車行全指出,“只要父母一方能夠提供勞動合同、納稅證明、單位介紹信這三者中任何一個文件。同樣合法穩定的住所的證明,也只需要提供租房合同或居委會介紹信即可。”
這樣的方案受到大部分異地高考的學生和家長歡迎。在陳嘉鏗看來,這個政策要求其實很人性化。他說,如果他在黑龍江參加高考,父母也不需要為證明材料太頭疼。
為什麼是黑龍江?
各地的具體方案遲遲未出,為什麼黑龍江能率先突破?
黑龍江省招考辦副主任車行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制定這條規定時,曾經對全省的外省籍考生做過一個全面的調研。“根據調研,我們預估2013年外省籍人員可以在黑龍江參加高考的人數在三百人左右。”
“這個數量相對比本省的20萬考生來說,比例非常小,對本省考生的衝擊是在我們可控范圍內的。”車行全說。
據車行全介紹,調研途徑主要為,通過省內15個地市級單位對在讀學生進行調查,同時統計在歷年高考中持外省身份證號的考生數量。
事實印證了省招考辦的判斷,截至11月20日,該省共有189名符合規定的外省籍考生。其中哈爾濱市只有65名,齊齊哈爾市36名。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亦了解到,與北京、上海部分家長的激烈反對不同,黑龍江省內的學生和家長對於放開異地高考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的反對。
目前正在讀高三的學生王俊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外省籍考生的加入,可能會使得競爭更激烈,但自己好就行了唄。”哈爾濱師范大學附中的王晨則說,“希望在放開外省籍學生可以參加考試的同時能夠適當增加錄取名額。增加分母的同時也增加分子。”而更多的學生對於這條政策並不十分在意。
這倒有點出乎車行全的意料,他說,省招辦當時還出臺了一些應急方案,如果一旦有家長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時該怎麼辦。但時至今日,他並沒有接到反對意見的電話。
即使如此,為保證政策執行,黑龍江省招考辦會陸續出臺一些政策,例如在後續政策中規定少數民族、特長生等加分政策中對本省學生和外省學生加以區別。同時,車行全表示,“倘若在錄取過程中名額緊張,會向教育部申請名額補充。”
盡管更加詳細的細則還沒有完全公布,但車行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後續補充政策中不會增加限制條件,”並強調,“凡是在黑龍江省報名並參加高考的外省籍學生均可在黑龍江進行錄取,並享受黑龍江籍學生的同等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