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9日訊 28日0時,哈市1.7萬名由環衛工人、臨時僱用的農民工組成的清冰雪大軍開始上崗迎戰風雪。記者兵分兩路,跟隨普通環衛工人在持續降雪中體驗“拉磨式”清雪。
記者體驗清雪。
記者實地體驗“拉磨式”清雪
2時30分,劉鳳芸喝了一杯熱水,穿好絨衣棉襖,帶上頭巾棉帽、口罩閃燈加手套,出門了,騎30分鍾自行車從安紅街的家來到霽虹橋。劉鳳芸今年59歲,退休後當了環衛工人,至今已14年。平時早3時到崗,雪天要提前開工。
昨天一早,本報一路記者來到霽虹橋看到,40名環衛工人正在清掃霽虹橋到地段街的300米路段。4臺清雪車從橋上向下並排推雪,劉鳳芸和同事們負責人行道和馬路邊緣被壓實的雪,他們一遍遍反復清掃,直到雪停,環衛工人們稱這是“拉磨式清掃”。4時許,大型清雪車完工後向經緯街開去,劉鳳芸和同事們緊跟車後,鏟子鏟、掃帚掃,把碎雪掃到路邊。
9時30分許,清雪隊伍又從橋頭到橋下掃了兩個來回。穿著皮靴羽絨服的記者有些站不住了,相機蓋上一層冰凌,手指也麻木了。劉鳳芸說:“你鏟兩下雪就不冷了!”記者接過寬板兒鐵鍬,模仿著環衛工人的動作往車上裝雪。哈腰、鏟雪、端起、側拋。當記者停下喝水時,劉鳳芸卻一口水也不敢喝,因為橋上並沒有廁所,只能等午飯時多喝一點。
環衛工人正在清理積雪。 6000平方米區域掃了20個來回 10時4分,第七遍掃完;10時30分,又掃完一圈;11時10分,雪片兒又大起來,劉鳳芸手下掃帚加緊,隊長說再掃一遍就吃午飯。中午,全隊來到一家小飯館吃殺豬菜,記者終於見到劉鳳雲喝了口水,同事們也抓緊機會,解決上廁所的問題。隊長楊金萍看表,12時20分,又該上崗了。經過不到一個小時吃飯加休整,工人們又回到橋上繼續清掃。隊長楊金萍告訴記者,每個清潔工人負責的分擔區大概是6000平方米,今天估計要掃橋二十幾遍,一直“拉磨”到雪停。跟著劉鳳芸,記者終於見證了霽虹橋上第九遍清掃。13時30分,馬路上基本見不到白碴兒,路上雪少了,車速也漸漸恢復。截稿前,記者從劉鳳芸口中了解到,她200米長、6000平方米分擔區從早2時至17時,掃了20個來回。 清理街角積冰記者手被震麻 昨早8時許早高峰期間,本報另一路記者來到南崗區教化橋,這裡的10名環衛工人組成了一個清冰雪作業“集團”,他們分工合作對橋梁擋牆根部的積冰殘雪進行清理。這個“集團”清雪作業隊伍是南崗城管局清掃保潔二隊,該隊副隊長陳鳳華告訴記者,這種小“集團”作業效率很高,整座教化橋用兩個小時就可以清理一遍,比三四個人小分隊清理快1個多小時。 10時許,記者又在尚志大街與東七道街交口處看到,5名環衛工人手拿方鏟、推雪板、掃帚等工具清理街角積冰,他們已經連續奮戰7個多小時。記者上前借來一個清冰專用的方鏟,對路邊石根部進行清理。不到5分鍾,記者的手便被震麻了,但清理效果並不明顯。環衛工人吳慧敏在旁不斷地指導,並親自示范。記者現場看到,5名環衛工人清理兩處街角的積冰用了1個多小時。 近11時,記者在道外區東北新街松浦大橋下看到,10餘名正在清雪的環衛工人已連續奮戰8小時,手都被凍僵了,還只是將手放在嘴邊,哈著氣繼續清雪。環衛工人王友超告訴記者,凌晨2時許,他們小隊20多人就來到此處清冰雪。一上午的清雪作業讓他們滿身是汗,但四肢冰涼,捂在厚厚的衣服下,特別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