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訊 離“聖誕節”還有20多天,哈爾濱市各大商場已經打出了歲末大促銷的招牌,返券、送禮、積分換禮……各種招數一股腦使出來,一場沒有硝煙的聖誕大戰提前上演。但省消協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商家在代金券使用過程中,會設下一些消費陷阱引誘消費者,省消協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對待商家的返券促銷活動,謹防各類消費陷阱。
各大商場的促銷廣告
記者調查:
商家促銷各有“招數”
29日下午,記者來到哈爾濱市香坊區某大型購廣場,在門口處和各個電梯口處都放上了打折促銷的牌子,如“某某百貨5周年,鞋類4-4.5折,男女裝、羊絨滿300減150;化妝品15倍積分”。其他各大品牌服飾也打出了1-5折的優惠。但記者走訪發現,所謂的“低折扣”商品有的是不見蹤跡,有的是僅有個別櫃臺的單品促銷。
走進哈爾濱市南崗區某大型購物中心,在入口處和各個電梯口明顯處都能看見“聖誕序曲”的宣傳海報。其中男女服飾、鞋品七折起再滿300贈10000積分;國際名品1900買2000禮金卡。但細看這張海報,下面用小字標明了“禮金卡僅限在1F(1層)參加活動的專櫃使用,特例商品不接收此卡,2012年12月2日過期未使用的餘額作廢,不予辦理延期”的字樣。
在南崗區一家大型商場,每層樓的電梯口都設有“部分商品五至七折”的牌子。附近的另外一家大型商場的各個出口和電梯口也設置了迎聖誕節的促銷活動牌,從家居床品到服飾鞋帽,從三折到七折不等的優惠。但前來購物的顧客並不多,有的還是來“踩點”的。在哈爾濱市上班的陳女士說,她經常到各大商圈購買打折商品,為防止掉入商家設置的陷阱,她經常提前一段時間來商場看價格挑商品,並給促銷員都留了電話,等有大折扣時通知她,這樣就能知道自己“相中”的商品到底是不是“優惠”了。
商家返券促銷
消費者“好拿不好花”
省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哈爾濱市各大商場提前備戰“聖誕”的促銷活動已經開始,“夠額返券”、“滿200返100”等促銷性標語引得消費者怦然心動,紛紛前去購買。為防止消費者陷入商家陷阱,省消協揭秘商家四大返券促銷陷阱。
陷阱一:提高原價,誤導消費者。活動期間,一些不誠信商家暗地提高商品原價再打折優惠,以此誤導消費者。
陷阱二:差價難尋,循環消費。調查顯示,商家往往在標價時故意標99、199、299等價格,使消費者花99元卻無法得到代金券,而要想湊齊返券額度,只能繼續購買。如此循環,消費者的錢掏得的是越來越多,造成很大浪費。
陷阱三:對代金券的使用不做詳細說明。商家在開展返券促銷時往往不做詳盡說明,消費者手裡拿著好不容易兌換來的代金券,真正該派上用場的時候,代金券有時卻無法使用。更有甚者,使用代金券的商品價格竟然是使用現金購買價格的兩倍。
陷阱四:以返券促銷商品屬於處理品和“本店擁有最終解釋權”為由,逃避承擔“三包”責任。有的商家借口返券商品屬於低價處理商品,拒絕承擔其應盡的“三包”義務,而有的商家則以“本店擁有最終解釋權”、“返券打折商品概不退換”等霸王條款限制消費者退換貨自由。
省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到商場消費,一定要弄清商家返券促銷的真實情況,並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購買;逢年過節,各商場都會推出打折返券優惠活動,但優惠幅度不同,同一品牌在不同商場所享受的折扣或者返券數額也不同,消費者應多走多看;要了解商家活動的詳細規定,避免掉進消費陷阱;要仔細分辨商品的款式是否過時、商品價格與平常價格是否一致,做到明明白白消費。